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中国第一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它被称为“超级显微镜”,是当今人类深度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中国散裂中子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王生,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带领团队,打破关键技术的垄断,出色完成了加速器设计、制造和调束工作。新华社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讲述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历程。
王生说,“在我们国家这是第一次建设散裂中子源这样的大科学工程,国外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我们是世界上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建设的类型不一样,指标也不一样,自始至终有一种敬畏,有一种谨慎,接近二十年的时间一直在为这个工程工作。”
王生说,“这个职业在科学研究里面,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做大科学工程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或者应用研究,既要有深厚的物理理论背景,同时也需要有非常严谨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前沿的大工程,涉及到的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技术,加工安装的精度要达到微米、十微米量级。”
“按照国外的经验,我们大概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实现全能量的加速,但是我们调束当天就实现了全能量加速,但这时候束流损失比较多,后来我们团队连续干了48个小时,然后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束流加速。当一条你设计中的束流曲线,在实际束流调试过程中逐步完美的呈现出来的时候,那一刻真的心情特别激动,那种心情真的是难以言表,也说明我们的整个设计、我们的设备研制,考试合格了。”王生说。
“散裂中子源除了完成工程建设以外,也培养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的工程研究和建设队伍,我们也相信这支队伍在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里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在散裂中子源正式运行开放以后,这支队伍除了完成散裂中子源的开放运行保障任务以外,也全力转入了散裂中子源二期升级工程,还有南方先进光源的准备工作,目前我们具体的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王生说。
“我们也希望,在散裂中子源未来升级到更高功率的基础上,在它周边能完成南方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一台先进的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加上一台第四代中能衍射极限同步辐射光源,可以让这里成为世界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中心,我相信对未来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将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王生说。
记者:李嘉乐
编辑:何莉、胡函博、袁亨瑞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