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聚八方来客 享文化盛宴
7.5万
阿克苏日报-本地文化-文化

昌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社火(新疆社火)与吐鲁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吐鲁番木卡姆同台表演。记者 赵士杰 摄

阿克苏市民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温州瓯塑。记者 陆雪婷 摄

江西、阿克苏、喀什三地铜器、铜雕传承人互相交流学习。    记者 艾卡里亚尔·艾斯卡尔 摄

本报记者 张路 通讯员 张勇    8月27日,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下简称非遗展)圆满闭幕。本次非遗展是全国非遗项目展示、非遗传承人交流和非遗工作互鉴成长的重要平台,生动展示了文化润疆的积极成果,赢得各界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一次展会,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一个平台,展示了阿克苏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一场盛宴,架起了新疆与援疆省市交流沟通的文化桥梁……在交流互鉴、创新创造、传承保护中,非遗融起来、潮起来、火起来,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展为媒 交流互鉴    

“阿克苏的热情和美丽,‘糖人姐’带走啦!”8月28日,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凤艳结束阿克苏之行,前往辽宁省对口支援的塔城地区。临行前,她在微信朋友圈写下阿克苏之行的感受。她说,美好热情的阿克苏让她的新疆之行格外圆满。    

629名非遗项目传承人、330个非遗传承项目集体亮相,34名媒体记者和网络达人、1084名各地来宾前来阿克苏感受非遗魅力。    

非遗展期间,地区完善交通、卫生、食品安全、消防等各项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45家地直单位为展会参展单位开展一对一全程保障,阿克苏市、温宿县11家宾馆酒店做好住宿保障,40余辆展会用车全力保障参展嘉宾和各族群众到场参展观展,同时发布“微笑阿克苏”提升服务质量倡议书,广泛开展微笑服务宣传教育培训,宾馆、酒店、出租车、饭店等2.9万余名从业人员为参展人员和观展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福建省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馆长、主任陈秀梅为展会志愿服务点赞。她说:“阿克苏接待服务细致周到,志愿者热情有礼,在志愿者大力推荐下,我们游览了克孜尔石窟、库车老城等地,阿克苏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机会我还来。”    

以展促旅 刺激消费    

天津传统风筝、伊犁古兰丹姆冰淇淋、和田艾德莱斯绸丝巾……本次非遗展通过搭建非遗集市、直播带货、“霓裳非遗”T台展示等方式,让观展群众认识了解非遗、保护传承非遗,继而带动非遗文创产品销售。据统计,展会期间累计接待观展群众超20万人次,实现销售额1314.6万元,其中非遗旅游线路创收559.2万元。    

非遗展分会场之一的阿克苏老街以“流光溢彩 非遗夜韵”为主题打造夜游场景,融入非遗美食、非遗表演等,设置了13个非遗展位,展出30余种、1000余件展品。北京游客王宏宇说:“我买了木勺、沙雅小刀等文创产品,品尝了烤肉、烤包子、酸奶粽子等美食,还观看了非遗歌舞表演,阿克苏非遗之旅非常棒。”    地区采取发放文旅消费券、满减打折等措施,通过公共文体场馆点亮夜场、推出夜游线路、举办夜间文旅演艺等方式,吸引参展人员、观展群众驻足游览,让城市亮起来、商圈火起来、夜经济活起来。8月22日至27日,地区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收入4214.29万元。    

此外,地区各地推出“展会+节庆”活动,精心组织“相约泉城·萄醉一夏”乌什县葡萄采摘节、“骄阳似火 ‘渔’乐无限”温宿县钓鱼邀请赛等文旅活动,通过以展会聚人气、以节庆引人流分客流的方式,打响“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文旅品牌。    

以展塑形 欢聚一堂    

“一项项千年传承的技艺,一位位非遗传承大师,今天都汇聚在了新疆阿克苏!”8月24日,拜城县文旅局副局长苏比努尔·外力介绍非遗展的相关视频一经发布就获得众多点赞。    

“苏局长说拜城”“热娜局长说沙雅”“魅力帕米尔”……非遗展期间,9名疆内外网络达人围绕展会主题,拍摄宣推视频、打卡线下活动,开展各类直播(含带货)活动7场次,推出原创短视频、海报等新媒体作品86件,观看量破1500万人次。    

为做好非遗展线上线下宣传工作,地区邀请18家中央媒体、5家自治区以及19家援疆省市媒体全程参与非遗展采访工作,通过纸媒、视频号、公众号等发布稿件1160条次,2100余家媒体平台转发,全网浏览量突破17亿人次。其中,8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一稿中,非遗展会成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受到全国关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播发《2023对口援疆日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阿克苏:“非遗+”蹚出致富新路》,新华网发布《新疆:聚四方文化瑰宝 330个非遗项目在阿克苏亮相》等稿件引发广泛热议转发。    

中国国际电视台文化节目部编辑孔玮说:“在阿克苏期间,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各地非遗之美,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做好新闻报道,我们顺利完成了这次报道任务,今后会大力宣传阿克苏。”   

 非遗展开幕后,地区融媒体中心也派出报道团队进行全方位报道,共开展大型直播活动4场,74家媒体平台参与网上直播活动,628万网友观看,点赞量达300余万;地区融媒体中心所属的全媒体陆续开设4个专栏,刊发各类稿件1439条次,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非遗故事,充分展示非遗文化种类和技艺。    

以展宣推 全媒发力    

日照农民画遇上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豫剧《花木兰》选段遇上哈密木卡姆,纳孜库姆遇上客家山歌……非遗展期间,各省市参展商、非遗传承人互学互鉴,由衷感谢非遗展这个平台给大家提供的交流机会。    

山东省日照市文化馆副馆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苏立新曾经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援疆一年,他致力推动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申遗,经过努力,如今麦盖提县刀郎农民画已经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参展,我特别带来了由日照市农民画画家和麦盖提县农民画画家共同创作的农民画《泰山天山根连根 鲁疆人民心连心》,表达两地人民携手同行的含义,从麦盖提县来的歌舞演员知道我来了,特意来看我,感觉特别温暖。”苏立新说。    

非遗展期间,自治区与对口援疆19省市签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交流战略协议,建立非遗保护长效机制。地区将以承办此次展会为契机,充分学习借鉴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非遗活态保护、活态传承,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协调下,非遗展结束后,对口援疆19省市展区和部分展品予以保留,成为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新阵地,为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切实抓好干部群众宣传教育特别是抓好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来源/阿克苏日报-本地文化-文化
编辑/聂剑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