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姐,今天中午吃什么?”
“当然是罗非鱼呀!”
9月6日早上九点整,一师阿拉尔市阿拉尔市古渡口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里已经人来人往。该合作社理事长、十三团1连职工马春花看着第一网打捞上来的罗非鱼,笑眯眯的和社员说着。
鱼塘里,捕捞人员在撒网、收网,聚拢着鱼儿来到塘边,一条条鱼在网中活蹦乱跳,一幅肥鱼弹跃、竞相撒欢的喜人画面映入眼帘。鱼塘边,马春花带领合作社社员搬箩筐、分拣鱼、抬鱼,忙得不亦乐乎,鱼塘边呈现一派“人欢鱼跃”的丰收景象。
“5月中旬,我们在塘里投放了5000尾罗非鱼苗,经过两个多月喂养,现在符合出售标准的罗非鱼有5000公斤左右。今天,我们计划捕捞100公斤的罗非鱼,大约每尾重量在900克左右,更加贴合家庭餐桌标准,避免浪费。”马春花说。
据悉,自马春花2017年开始试水小龙虾养殖,在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波折后,马春花一步步突破了小龙虾本地育苗、顺利越冬等养殖技术难题,带动了连队10余名职工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为职工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小龙虾养殖越来越得心应手,马春花又把目光聚焦在了增加养殖种类、延伸产业链上。经过深思熟虑、多方学习,马春花把养殖品种定为了罗非鱼。她介绍,养殖罗非鱼也是考虑到塔里木河的天然优势,能为罗非鱼提供合适的环境。此外,罗非鱼苗从北疆引进,能最大可能减低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师市相关部门还提供了盐碱地养殖的政策和技术帮扶,降低了罗非鱼的养殖难度,达到利润最大化。
“现在罗非鱼每公斤是40元,我们每天要捕捞100公斤左右,主要销售在阿拉尔及周边团镇,效益还是很不错的。”该合作社社员张文强说。
近年来,该合作社采取“养殖场+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增多养殖品种等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水产特色养殖。利用靠近塔里木河的独特地理优势和水产资源,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以“摸得着、看得见、学得着”的方式,带领职工群众开创了新的增收致富之路。
目前,该合作社以养殖小龙虾为主,罗非鱼、田螺、花鲢为辅,主打自产自销,打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