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庭院“蜂”景好 酿出“幸福蜜”
 
兵团广播电视台

初秋时节,花丛间群蜂漫舞。葡萄园里,采摘游客用手机定格美好瞬间,蜂箱旁,蜂农辛勤摇蜜……一幅繁忙的秋日美景图在六师一〇一团葡萄谷铺展开来。

9月11日,一〇一团二连职工王文学向记者展示他所养殖的“意大利蜂”。记者 邵明辉 摄

9月11日,记者走进一〇一团二连职工王文学家,只见一个个蜂箱陈列在庭院内,成群的蜜蜂来回穿梭飞舞。王文学娴熟地打开蜂箱,取出一个个蜂框,刮开蜂腊,晶莹剔透的蜂蜜便顺着筒壁流了下来。

9月11日,一〇一团二连职工王文学家庭院内,一排排蜂箱在树林下整齐摆放,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蜂箱飞舞。记者 邵明辉 摄

“现在蜂蜜1公斤能卖50多元,这一箱就是5匹(蜂框),1匹上有7000多只蜜蜂,这20多箱一年能产不少蜂蜜咧!”王文学向记者介绍。

今年53岁的王文学在从事养蜂已有10多年了,是连队名副其实的养蜂能手。王文学告诉记者,自己腿脚不便,自家的院子大,养蜂投资小、见效快,同时也不需要重体力劳动,自己食用不仅有营养价值,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于是引进了采集能力和产浆能力较强的“意大利蜂”进行养殖。

9月11日,一〇一团二连职工王文学取出蜂框,观察蜜蜂的采蜜情况。记者 邵明辉 摄

养蜂是一门技术活,头两年,由于不懂养殖技术,王文学经常被蜜蜂蜇,手指被蜇后,常常肿胀得拿不起筷子,但这些都没有减弱王文学对养蜂事业的热情。

王文学告诉记者,因为对蜜蜂习性不了解,养蜂技术不成熟,最初他养的蜜蜂死的死、逃的逃,辛劳付出并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亲戚朋友见状纷纷反对,再加上他腿脚不便,家人纷纷劝其放弃。但他不愿就此放弃,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经过多年经验累积,现在的王文学已经掌握了养蜂的各项要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养蜂达人”,每年靠蜂蜜能够增收4万多元。

“这两天忙着换蜂王,起早贪黑忙碌,一点也不敢耽搁,但心里高兴,感觉出的汗都是甜的。”王文学说。意大利蜂善于追花朵蜜,产量高、品质好,很受消费者欢迎,每到收蜜的时候,王文学就会通过微信群宣传,网上卖货,拓宽销路。

致富不忘乡邻,王文学还带动连队7户职工发展蜜蜂养殖。“这几年养蜂效益好,蜂蜜品质也高,口碑也传出去了,大家伙儿都赚钱了。”一〇一团二连蜂农王自坚说。

庭院养蜂的优势明显,蜂农免受外出追花放蜂的劳累之苦,实现“坐地增收”。今年以来,一〇一团青湖镇二连党支部积极引导蜂农发展“庭院经济”,鼓励职工利用房前屋后、树荫小巷等便利场所养殖蜜蜂,同时邀请养蜂专家为蜂农培训技术、拓展销售渠道,连队职工养蜂模式由“单兵作战”变“抱团发展”,实现了多元增收。(记者 邵明辉)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韩健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 最热
  • 最热
  • 最热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