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读的一本书 | 我的平凡世界(焦元玲)
7.5万
师市融媒体中心



初读《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三那年。


我还记得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二姐从学校返家,带回了一本《平凡的世界》,于是,整个周末我的情绪都在书的情节中跌宕。我跟随少安和少平的脚步艰难跋涉,痛苦抉择;我陪着痴情的润叶固执地流泪;我仰望小霞高过云朵的理想远方,触摸书中人物坚韧的灵魂之光,那些疼痛和苦难,被涂镀了人间烟火,深深炙烤着我的心灵之窗。


少平的父亲何尝不是我的父亲呢?父爱坚如山,从来就是倾其所有,赋予每一个儿女平等的尊严和关爱。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儿女吃得饱,穿得暖,是做父亲最大的心愿。


那时农村门第观念很强,庄户人家的子女,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可是,当少安以全县第三的优异成绩被县城中学录取时,父亲和他抱头痛哭,他将和学校永别了。而父亲是愧疚地流泪,痛恨自己的无能,没能给少安更好的前程……


我想到我的父母在黄土地里辛苦劳作,可有限的收入,还是难以支付家中四个子女的日常开支。父亲常说唯有读书最高。他盼望他的孩子们能够读书明理,做一个响当当的人,不是为家族争光扬眉,是为了达到一个生而为人的高度和纬度。


《平凡的世界》让我成长。仿佛一夜之间,我睁开慧眼。三夏大忙,龙口夺食,家家户户白天黑夜在田地里劳作。我居然自告奋勇为家人做了一顿手擀面。爸爸吃得很香,不停地夸赞我,虽然他碗中尽是难看的面疙瘩。夏天的热浪里,父母和哥哥、姐姐驻守铁路对面的一方田地,从凌晨到夜半,挥舞镰刀收割麦子,尽管汗水爬满脸庞,浸透衣衫,可他们的眼睛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色。借着月色星光,我笨拙地学着捆绑麦垛。虽然,麦芒扎得我的手脚生疼 ,但我并不甘示弱。那时,我也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正意义。


后半夜,我睡在麦田的月色里,半梦半醒,听到父亲说:“就盼小女子好好学习呢,我们家有一个人民教师,多好啊!”


我的眼泪哗哗,滴在梦里……


时至今日,重新读《平凡的世界》,我情不自禁想起那些平凡的岁月里闪烁的泪花。这本书带给我精神的食粮,足以让我面对岁月的变迁和饥寒,在为书中的人物震撼时,也为属于我的平凡世界的点点滴滴而心存感恩感念。


你和我,皆是平凡世界的独行者,在个体的空间里,平凡而不平庸。今夜,借助手中平淡的文笔,为这世界温一壶暖茶,愿文字那端的你,在属于自己的平凡世界里明媚行走,安然欢乐。


又想起,那个有风的清晨,我和姐姐穿行在交错的铁路轨道,一群鸽子扑腾着翅膀从我们头顶飞过,伸展的铁轨默默地聆听我们的欢喜和悲伤。面朝一轮初升的朝阳,有我们不能到达的远方。我似乎也看到年轻的少平和晓霞,在同一条铁轨和我们平行同行,从遥远的地平线,传来他们激昂的青春之歌。我和姐姐紧握双手,一起背诵《平凡的世界》中普希金的“囚鸟”:我们原是自由的鸟儿,飞去吧——飞到那乌云后面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


(作者:焦元玲 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叶塞然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