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图木舒克市锦绣街道办创新打造基层治理品牌 央媒看兵团 | 十二师农旅融合撷英:融出美丽新生活
7.5万
兵团日报 农民日报

图木舒克市锦绣街道办创新打造基层治理品牌

“锦绣快车”跑出“智”理新速度

“银行门口有人违规停车,影响正常通行,请立刻前往查看……”9月4日,图木舒克市锦绣街道市域治理调度中心收到居民通过“锦绣快车”渠道反映的问题后,立即联系三师图木舒克市城市管理局和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前往处置。

“锦绣快车”模式是图木舒克市锦绣街道办今年打造的基层治理品牌。该模式依托街道市域治理调度中心平台,协调公安、司法、城管、住建、政务服务中心等进驻,居民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平台、社区居民微信群、居民诉求二维码、“智慧三师”手机APP等渠道,快速反映问题和诉求,由中心调度人员第一时间向相关责任单位转送、交办,受理职能部门联动进行信息研判和处置,在要求时限内处置完毕,并将结果及时向居民反馈。随后,锦绣街道市域治理调度中心会全程跟踪问题处置情况,并对居民进行回访,形成诉求“闭环式”处理机制。

据了解,锦绣街道位于图木舒克市主城区,下辖15个社区54个小区,常住人口4万余人。近年来,锦绣街道办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打造具有兵团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建立推行诉求快捷收集、问题快捷研判、矛盾纠纷快捷处置、处置结果快捷反馈“四步工作法”,引导社区建立居民微信群389个,依托微信群、“疆域便民”微信小程序、居民诉求二维码等,多渠道收集居民诉求,确保居民诉求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锦绣街道已形成多主体参与的社区“智”理新模式。

“自‘锦绣快车’模式推行以来,我们收集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1万余件,完成率100%,群众满意率100%。”锦绣街道党工委书记曹鑫介绍说,“我们将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耕‘锦绣快车’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胡海波、哈尼克孜·哪斯尔)

融出美丽新生活

——十二师农旅融合撷英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乌昌地区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需求,积极推动农旅融合,融出新业态、新亮点,融出美丽新生活。”不久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举行的2023年第一次农业农村暨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现场,师党委书记、政委李斌说。


近年来,十二师党委依托地处乌昌(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腹地的区位和市场优势,紧紧围绕“农旅结合、农旅共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林果业、特色种养业、特色花卉种植等高附加值产业,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推进特色农业与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做活农、文、旅、体、康融合文章,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智能植物工厂”——“智慧农业”拉引擎 农旅融合走新路

来到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就不得不为海力特云雾培智能植物工厂所驻足。作为全疆首家“智能植物工厂”,它的出现不仅让昔日的戈壁滩增添了绿色,同时也开启了“物联网+智能植物工厂”的绿色农业新模式。

穿过一片热带景观,挂满枝头的番茄和葱茏青翠的有机蔬菜映入眼帘。据了解,这里的作物均为云雾培种植模式。“云雾培技术是将营养液雾化成微米级雾滴,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给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生产技术总监黄德振介绍,依托这种模式,可实现各类作物全年无间断生产。土地利用率比平面种植提高6倍以上,用水量仅为传统土培方式用量的1%,产量却是土培模式种植产量的30-50倍,蔬菜从种植到采摘只需要18-20天。

在保障作物基本种植的同时,畜牧连抢抓国家教育改革进程中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战略部署,将海力特云雾培智能植物工厂发展为产学研合作基地,根据各中小学校实际教学需求,联合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开发一系列农耕文化课程。据统计,目前已开设云雾培蔬菜栽培、无人机组装与飞行、哈萨克族传统手工刺绣、拓印、古法手工制香、缠绕画等10多门课程。自2022年以来,已接待5万余名学生,并赢得广泛好评。

“鲜花小镇”——特色产业稳步走 农旅结合促增收

如今提起一〇四团畜牧连的特色产业,“鲜花小镇”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头号招牌。推开温室大棚的门,一盆盆在花农精心栽培下生机勃勃的绿植瞬间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里有君子兰、月季等100多种花卉,细细看去,不由得让人感叹“鲜花小镇”真不是徒有虚名。

“鲜花小镇”的现状,与一个人背后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那就是畜牧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于志新。

担任畜牧连党支部书记后,于志新对连队里设施农业基地的60多个温室大棚开始了琢磨。当时温室大棚全部作为职工身份地确权到每家每户,然而由于连队多是定居牧工,对设施农业并不了解,大棚大多数都被流转给了蔬菜种植户。同时,由于技术不到位,种植户常年种植叶菜,不仅效益低,也未能发挥温室特有的“春提早、秋延晚”优势。

如何提升附加值?于志新一方面在网上查阅资料,学习与农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客户走访。终于在2021年,连队“两委”确定了利用设施农业基地,发展鲜花种植产业的方向。畜牧连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统一将分散在牧工手中的大棚进行回购,并投资1000余万元将大棚再次改造升级,形成了以鲜切花、盆景盆花、观赏植物等多位一体的种植结构,属于畜牧连的特色产业由此诞生了。

目前,“鲜花小镇”升级改造大棚33座,8座已运营,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将“小、散、零”的花卉种植发展为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同时,通过开展学生研学游实践教育、电商平台综合引流等,促使花卉销路从市场批发、店面销售转向订单型、定制型消费,推出鲜花包月、花卉托管、鲜花盲盒等新型销售模式,把花卉卖到了全国各地。

“花年一舍”——打造田园综合体 农旅联合助振兴

传统与现代相互辉映、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近年来,十二师围绕“一团一业、一团一品、一团一景”,打造田园综合体,推动特色产业带动文化旅游业与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旅游+”农业、生态、新生活方式的创新发展,形成了大话西游桃园、花田林海采摘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点,为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西山农牧场,有一个独具一格的多肉养殖基地。驱车前往,隔着车窗远远地便望见一个手绘的红色门牌,上面用黄色的颜料写着“花年一舍”四个大字。

依托西山农牧场良好的气候环境,经营户年海东把自己理想中的多肉“王国”变成了现实。现在,他经营着6座温室大棚,种植了从40多个国家收集来的900多个品种的多肉植物,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在西山农牧场的逐鹿田园梅花鹿养殖园,农旅结合的方式更是显而易见。“我们的梅花鹿特色养殖在全兵团算是亮点,在乌鲁木齐也是只此一家。”望着可爱的梅花鹿,西山农牧场二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周亚说,“这是我们连队职工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目前,园区除养殖梅花鹿之外,还饲养鸵鸟、山羊、兔子等动物,并努力向田园农家乐方向发展。

十二师已形成集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科普教育、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带,2022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公布为“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有力带动周围职工群众创收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道忠 见习记者桑妍


来源/兵团日报 农民日报
编辑/杨秀洪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