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援疆经历,让身在首都北京阜外医院的高立建博士与“戈壁明珠”石河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八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博士)工作站签约专家,近一年来,他风尘仆仆往返于北京、新疆两地,以医者仁心服务于边城各族患者,践行他为 “第二故乡——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造福一方百姓”的诺言。
2023年8月的一个周末,12名来自新疆伊犁等地的心脏闭塞病变患者,翘首以盼等来了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高立建,亲自为他们实施手术。
此次手术患者中,年龄最大的已近80岁,最小的也有46岁。由于年龄差距很大,有的患者血管病变钙化严重,有的甚至三支血管病变;有的还曾做过搭桥手术......诸多病况给手术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技高心细的高立建带领该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启动两个导管室,同时实施手术治疗。
手术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22点。尽管手术过程曲折复杂,耗时较长,但这12名患者终于在“家门口”如愿以偿,成功接受了高立建高水平的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实施,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023年11月,一向自觉身体素质不错,既无高血压又无糖尿病史的陆先生,时感胸痛不适,去当地县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听闻北京阜外医院专家高立建正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他便立即赶来寻求救治。
高立建仔细阅片后,认为患者必须及时住院实施手术。针对此例难度系数高、极富挑战性的病例,他与心内科心血管介入团队进行认真研判,详尽分析了手术正逆向成功的可能性、困难及应对措施。
经过一系列准备,高立建首先采取传统的正向手术方案,用不同硬度的导丝努力尝试通过闭塞段,但由于患者右冠状动脉闭塞段太过漫长,且严重钙化,便首次采用平行导丝技术,细如游丝的导丝在硬如磐石的病变中穿行,经过30分钟的正向尝试后,团队快速转为逆向策略,尝试开通闭塞右冠状动脉。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完成手术。陆先生长期闭塞的右冠状动脉终于重见天日。
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奴尔巴哈提说:“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CTO)目前仍是冠脉介入工作中难度最高、技术要求最高、风险最大的一类病变,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丰富的手术经验,即使在全世界最先进的冠脉介入中心,都很难保证每个病人能顺利开通血管,我院首次实施这一高难度手术,使我院开通CTO病变水平可与全国大中心比肩。”
今年60岁的患者于大叔,2023年因为胸心痛在外院住院治疗,并于右冠植入支架。住院期间,他胸痛症状加剧,心绞痛反复发作,已很大程度影响他的生活质量。
得知高立建正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消息后,于大叔被人搀扶着前来寻求治疗。
经过与心内科心血管介入团队的分析研判,高立建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自灌注药物球囊”(在扩张过程中,球囊自身带有微通道可令血流通过,因此扩张过程不会引起心肌缺血)对患者的病变血管进行治疗。
经过手术,患者于大叔所有堵塞血管一下子都被打开,血流顺畅了,于大叔也舒心地笑了。他也因此成为石河子地区首位接受自灌注药物球囊完成冠脉再开通手术的患者。
提到“首次”,作为2020年第二十批中组部博士团成员的高立建,技术支援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工作一年间,刷新过不少“首次”记录。
他带领心血管内科团队完成兵团首例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成功为高龄左主干加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完成兵团首例经双侧远桡动脉途径开通闭塞病变;完成兵团首例“零造影剂”PCI治疗;开展兵团首例经远端桡动脉开通近段闭塞桡动脉完成冠脉造影术;开展首例桥血管支架置入术,心血管内科完成床旁IABP术(石河子首例)、DRCRUSH术式在IVUS指导下进行冠脉旋磨术完成复杂、钙化病变、经双侧桡动脉途径应用逆向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CTO)等。
面对2024新的一年,高立建博士踌躇满怀:他将继续帮助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把心内科各类疾病诊疗新技术和应用平台建立起来,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治疗疑难杂症,免去患者舟车劳顿、四处奔波的不易,节省患者费用,真正做到为石河子地区乃至新疆冠心病患者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