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23日,在六十七团十三连,农户李瑞忠正采摘酿酒葡萄。今年,他把酿酒葡萄整形方式由传统的篱壁式改成了“一面坡”,18亩酿酒葡萄亩产同比提高了800多公斤,增收7万多元。
新疆光照充足,年活动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地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六十七团光热条件优于被称为“葡萄酒王国”的法国,是新疆优良种植区之一。
近年来,六十七团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吸引了5家葡萄酒企业落地投产,中国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集团、中粮长城酒业也相继在这里建立了种植基地,酿造的葡萄酒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奖。
“七分原料,三分工艺”,酿酒葡萄整形技术决定着果实产量和品质,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篱壁式长期占据主流,葡萄产量、品质及机械化水平不高,种植酿酒葡萄成本投入大,葡萄酒企业利润低,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占比超五成。
程国利(左)在向技术人员讲解酿酒葡萄“一面坡”整形技术 杨俊钦 摄
2022年,张裕集团总农艺师、兵团葡萄酒产业联合会理事长程国利,利用当地东西行向太阳偏角,在十三连试验田发明了一项全新整形技术,把葡萄枝条从中部分开,上下各一半,南面叶幕形成一道郁郁葱葱的坡,“一面坡”酿酒葡萄整形技术也因此得名。
这项本来用于解决东西行向南北果实品质差异大难题的技术,被证明在其他方面表现也很突出:酿酒葡萄绑蔓、采摘均省工50%,光能利用率提高,增产近一倍,果实酸度和单宁含量分别提高14.1%、4.4%,且适宜于全程机械化作业。
程国利(右)正在品鉴葡萄酒
近两年,程国利把重点放在“一面坡”技术推广应用和机械化率提高上。他在六十七团多次举办推广“一面坡”现场会。今年10月,他又从青岛引进拖拉机机器人,长81米的“一面坡”葡萄行,摘叶只用了5分钟,相当于每天节省50个劳动力。
“这是继美国的日内瓦双帘式、法国的竖琴式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酿酒葡萄整形技术革命。”在十三连考察后,中国葡萄栽培专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大鹏兴奋地说。
“‘一面坡’是针对葡萄酒产业痛点的一项全新技术,不但适用于西北,甚至可以推广到国外,为全球酿酒葡萄整形提供全新中国方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刘延琳说。(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俊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