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北屯文学·古西域屯垦故事】长髯人山头陈大计得仁山金口赐佳名
7.5万
北屯文旅



长髯人山头陈大计得仁山金口赐佳名


根据史书记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师西征时,随侍帐前常备咨询的亲信人物共有两人,一位是全真教主、长春真人邱处机,一位就是“身长八尺,美髯垂胸”的契丹人耶律楚材。他们二人虽然没有任何官职,又不是蒙古亲贵,但却深得成吉思汗的信任。长春真人道行高深,见闻广博。大汗每有疑难问题,总能从他那里得到满意的解答,故被尊为“大师”。耶律楚材为契丹人,精通儒术,学识渊深,经常向大汗奏陈军国大计,助划战守方略,而且往往取得重大效果。由于耶律楚材长髯及腹,大汗总是亲切地叫他做“吾图撒合里”。流传在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关于他在得仁山上向成吉思汗奏陈统一欧亚大陆的雄图伟略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件。

大约是在1218年的夏天,成吉思汗命令大军在阿尔泰山下安营搭帐,进行休整。他自己则带领亲信侍从来到额尔齐斯河畔避暑行猎。

有一天,成吉思汗由耶律楚材陪同,驰马来到河畔一座黑石山头。山虽不高,却颇得形势。大汗立马高岗,环顾四野,但见群山低首,万木争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不禁喟然一声长啸,震得山鸣谷应,风振叶落。骤然想起西征在即,长远方略尚未制定,不妨征询一下耶律楚材,看他有何神机妙算。当即回头问耶律楚材道:“军国大计,尚在运筹,卿有何卓见,不妨奏陈于朕,可直言之,不必有所忌惮。”

这些天来,耶律楚材深知大汗正在酝酿西征方略,因此他也曾为此深思熟虑,拟定了一整套分析当前形势以及如何行动的对策。现在大汗主动问及,自应直陈所见,才不辜负大汗知遇之恩。于是他便侃侃答道:

当今天下大势,西夏新亡,金宋积弱,阿尔泰山以西直至欧罗巴洲,各地族国自相攻杀,兵力大耗;兼之中亚地区久旱不雨,牲畜死亡枕藉,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此天赐大汗一统天下之机也。当前西征首当其冲者为花剌子模,虽则地广兵多,然其主摩诃末软弱无能,嫉贤亲佞,人多叛之。臣意以为我军宜集中主要兵力,明言交好,暗施突袭,定能一战而灭其国。然后兵分三路,长驱前进,一路向西北取钦察及斡罗斯,一路正西取宽里吉斯海和黑海,一路向西南取申河波斯。以我常胜勇武之军,对彼分崩离析之众,必将势如破竹,迅如卷席,欧亚大陆,指日可下。至于金宋两国,势若釜底游魂,可遣一偏师,迂回袭扰,佐以离间诱降,定能旦夕得手。

“臣愚以为,取天下以力,治国家以仁,得仁者昌,肆暴者亡,此古今之至理也。昔秦始皇用诈力而一统天下,立国以后,仍以对敌之术御民,残毒侵扰,民无宁日,以致不及三世。国祚断绝。汉高祖以及文景诸帝,宽刑薄赋,与民休息,重本抑末,锄强扶弱,于是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成败之分,殷鉴不远。故臣以为平叛乱当用武力。对已降宜施恩抚。至于治国安邦,则宜敕立儒学,广施仁政,授经书以教化万民,劝农牧以富足众庶,如此则不须时日,天下必安定富足矣。”

成吉思汗听后,十分满意,高兴地说道:“我之有吾图撒合里,犹鱼之有水也!”以后成吉思汗的许多用兵治国的重大措施,都是以耶律楚材的上述对策为依据。此是后话。

过了一会儿,大汗又指着所登山岗问耶律楚材:“此山何名?”耶律楚材答道:“问过此间牧民,尚无定名。”大汗说道:“你不是要我得仁吗?那就取名‘得仁山’如何?”耶律楚材十分激动地应道:“君因得仁而永昌,山名得仁而远播,非特万民之幸,亦此山之幸也!”

从此以后,得仁山之名便一直流传到现在。




讲述者:白垒 男 1921年4月生 汉族 四川广元 大学 农十师教师进修学校 退休

采录者:桂士辉 男 1975年8月生 汉族 河北大名 本科 第十师北屯市文联工作

采录时间、地点:2024年4月2日 第十师北屯市

流传地区:第十师北屯市








来源/北屯文旅
编辑/张秀梅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