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经济民生丨同心强产业 携手促发展
7.5万
石榴云客户端

去年以来,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扛起对口援疆工作政治责任,结合受援地实际主动发力,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小、特、精”产业不断做强做大,持续用力培育新业态,打造新产业,发展新经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王高升/文

日历翻回到2023年7月10日,塔城地区举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暨辽疆产业园入园项目开工仪式,入驻辽疆产业园项目签约51亿元。辽疆产业园项目的集中开工,为辽疆两地深度合作和塔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构筑起辽疆两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新格局,开启了产业援疆新征程。

“小项目”成就“新梦想”

仲冬时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北哈拉布拉村的锦裕“五味里”美食一条街的烟火味即刻被唤醒。街道上,温暖的“中国红”映红了一张张幸福满足的笑脸。

锦裕“五味里”美食一条街是辽宁锦州援疆工作队2021年——2023年累计投入1917万元实施的文旅项目。

美食一条街占地约70亩,全长530米,拥有35家村民店铺,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67个。自2022年7月试营业以来,美食一条街已成为裕民县网红打卡新“地标”,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新“高地”。

村民许振英的院子临街。之前,她用自己20平方米的小房子开的商店,一年纯收入不到1万块钱。

随着美食一条街开业,她把商店面积扩大到70平方米,并装修一新。同时,把临街的另外一间200平方米的闲置房装修后租出去,每年租金2万元。

“现在,商店每月营业额都在5000元左右,是之前的两倍。说心里话,我做梦也想不到靠旅游挣上了钱。”她说。

2023年,锦裕“五味里”美食一条街共接待游客7.1万人次,每个店铺每月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同时,撬动社会投资2000多万元,带动辐射效益十分明显,被自治区评为“夜经济示范街”。

哈拉布拉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陶睿说:“按照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 旅游强县’的理念,我们和辽宁锦州精诚合作精心打造的锦裕‘五味里’美食一条街,既展现了产业援疆的丰硕成果,也是我县乡村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小产业”做出“大市场”

托里县因“老风口”肆虐的风吹雪而被世人皆知。现如今,托里县因小小的“鹰嘴豆”声名鹊起。

托里县的主导产业是农牧业,现有耕地近50万亩。因结构性缺水问题,小麦和玉米产量都不高,种植业结构调整选择空间小,严重制约了村民增收步伐。

2019年,耐旱、易管理的鹰嘴豆成为部分村民的选择。同年,托里天山小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投资2800万元建厂生产以鹰嘴豆为原料的系列产品。

2022年,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当地采用订单式种植收购鹰嘴豆800余吨,解决当地村民就业42人。

随着鹰嘴豆持续走俏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原料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因资金紧张扩产能遇到困难。

顾客在选购鹰嘴豆产品。王高升摄

2023年初,辽宁本溪援疆工作队在乡村振兴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和企业再次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最后决定出资450万元,帮助企业扩大产能。当年,该企业在援疆力量的帮助下,新建标准化厂房2073平方米,引进两条生产线,综合加工能力达到年产5000吨,设计加工能力8000吨,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跻身国内鹰嘴豆行业前列。

目前,公司年可增加产量2000吨,产值达到3000万元。同时,新增4个燕麦、黑麦新产品,新增用工12人,344户村民从中受益。

乌雪特乡玛依哈巴克村村民汪青山种植鹰嘴豆已有5个年头。今年,他联合其他3位村民流转土地1300亩,全部种了鹰嘴豆。

“我们村缺水,鹰嘴豆耐旱,既好种又有订单,收入有保障。”汪青山说。

去年,全县种植鹰嘴豆1.7万亩,同比增加了4000亩。平均亩产200公斤左右,订单收购价格每公斤7.5元,每亩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

托里县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周伟宏说:“鹰嘴豆是个小产业,但市场前景广阔。去年,在援疆资金的扶持下,企业产能上去了,订单规模大了,产品也更丰富,受益的百姓更多。”

“小蘑菇”促成“大产业”

额敏县郊区乡清泉村是个农业村,也是一个城郊村。全村现有耕地1.2万亩,其中5000亩是盐碱地。多年来,村民主要种植玉米,种植结构比较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同时,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举步维艰。

2023年,村里在辽宁辽阳援疆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引进了新疆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发展智能蘑菇产业。村集体以土地、变压器和机井入股分红实现增收。

新疆金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拣拾蘑菇。王高升摄

2023年,公司投资800万元新建智能化蘑菇棚20座,全部种上双孢菇。到当年7月底累计出菇300多吨,全部销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等批发市场,实现销售额480万元。

村民周勇一家三口,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妻子身体不好干不了农活,20余亩地就靠他一个人管。虽然现在种地机械化程度高,但也离不开人。他想出去打工挣钱,但也是有想法没办法。

2023年8月,他被村委会介绍到蘑菇棚上班,月工资5000元,既不耽误种地,也能照顾到家。全村和他一样,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村民有30多人。

据了解,该公司种蘑菇用的原料是牛羊粪和玉米碴子,10座蘑菇棚可消化牛羊粪500余吨。

对此,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强说,以前村里的牛羊粪乱堆乱放,影响村容村貌,还污染环境。今年,村里的牛羊粪全交给公司,大家门前都干干净净。

明年,该公司计划再投入2000万元,新建蘑菇棚50个,预计年产值可达4480万元,村集体可增加收入12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120余人。

塔城地区住建局驻村第一书记宋健说:“产业援疆不仅让乡村振兴有了可靠的支撑,还让村集体和村民都实现了增收,这是真正的‘双赢’。”

责任编辑:刘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石榴云客户端
编辑/张雪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