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宝安卫生健康事业十大事件近日出炉,每一件“民生实事”都变成“幸福账单”,切实增强宝安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全市各区率先出台《宝安区关于加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4”文件;5家医院开工、5家医院封顶,力度之大、进展之快前所未有;建成全市首家中医医养融合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分娩量连续六年全市第一,孕前保健专科获评“国家特色专科”、全市唯一;区中医院康复科、心血管科、重症医学科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等4个专科获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占全市1/3;新增托位3975个,增量全市第一;区中心血站率先全国开通并正常运营空中送血航道6条;全市6家顺利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的社康机构有5家在宝安;全区39家社康中心全部设置中医馆;“五分钟社会救援圈”项目推动院外心脏骤停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处国内领先水平;区卫监所、区疾控中心在全市同类机构考核评估排名第一;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位列全国前十……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4年,宝安卫生健康系统牢牢把握“进”这一关键词,“进”字当头,实干为要,围绕“1410”发展思路,锚定“党建引领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总目标,坚持以“做强医院、做优学科、做全社康、做实公卫”四个方面为抓手,落实医疗服务品质提升“十大重点工作”,加快形成宝安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努力将“医疗洼地”变为群众的“幸福高地”,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更健康,以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撑健康宝安建设。
1、抓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进”的牵引更强劲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空海医院、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等13家医院项目建设(区属9家、市属4家),区人民医院二期4号楼和6号楼、区中心医院二期建成交付;
●推动规划建设公立护理院,大力发展健康产业项目,推动出台宝安区大健康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大健康领域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产业平台落地;
●推动前海“扩区”范围内首家港资独资医院开业运营,推动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产业遴选;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端医美、健康体检机构,大力促进健康消费发展,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医美器械制造产业园区,对标湾区一流,推动宝安医美街区选址,积极引进国内顶尖美容机构旗舰店;
●推动一批医疗设备项目落地,打造超级影像中心、超级手术中心、超级检验实验(体检)中心、特色病房等“三超一特”开放型医疗科研服务平台。
宝安区人民医院鸟瞰图。
2、抓公立医院管理 推动“进”的效能更显著
●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考”促进,2024年,在全国公立医院“国考”排名中,区妇幼保健院保持A+等次,区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保持A等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三医”联动改革,统筹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健康深圳行动考核;
●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宝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指南,对照高水平医院标准要求,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3、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推动“进”的质量更出色
●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新增建设一批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拓宽护理服务领域,实现9家区属公立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全覆盖;推进三甲医院创建,全力支持区中心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力争2025年通过评审;
●强化“五大中心”建设,新增2家以上医院升级认证“标准版”胸痛中心,3家以上医院评创省级创伤中心,区人民医院完成国家级卒中中心认证,建立全区危重儿童救治专家组,健全区域内危重儿童会诊和转诊机制;
●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规范化管理,完善孕产妇救治体系建设;
●开展CMI值攻坚行动。提高收治疑难危重疾病患者能力,区人民医院CMI值排名进入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前10名,区妇幼保健院力争提升至全市妇保类医院第2名,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力争提升至中医类医院第1名。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探索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推广开展日间手术、无痛诊疗等服务模式,增加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临床营养门诊等特色服务供给;
●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健全儿童就诊高峰期应对预案,探索试点“护理垂直管理”、预住院模式。加快健康数字化转型。完成全区智能导诊、社康中心AI辅诊、远程诊疗建设,构建医院、社康、公卫“三协同”服务体系;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全面实施网上挂号、网上缴费、网上预约停车;
●打造急救用血空中走廊。信息化赋能实现血液航运实时监控,新开通4条空中运血航线,总航线数达到10条。
宝安积极推动健康数字化建设。
4、抓学科人才建设 推动“进”的势头更迅猛
●提高核心学科硬实力,力争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共计56个核心专业进入全市同类型医院前3名,区妇幼保健院产科达到省级临床重点学科水平;
●全区建成1-2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引进10个高层次医学团队,探索与301医院、中大六院、广东药科大学等全国先进医院、院校的合作共建;
●推进医教研产协同发展,在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增1-2家取得临床试验机构备案资质的医疗机构;
●加大科研资助和成果转化,联合区科创部门开展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资助项目;
●建立医院与生物医药企业沟通机制,引进培育高端医学人才,引进1-2名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专家型医院负责人,结合医院学科发展方向,靶向引进高水平医院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50名以上,储备医护人员1000名。
5、抓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 推动“进”的优势更突显
●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建全国首批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加强全省首批中医经典病房建设;
●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培育1-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提升社康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社康中医馆、中医阁标准化建设,创建5家社康旗舰中医馆;
●实施中医药岐黄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和深圳市岐黄学院建设;
●打造深圳市康复中医优势专科诊疗平台,加强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项目建设,引进中医药高层次医学团队5个;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医院中药质量监测,开展代煎中药质量评估,实施“宝安区医院中药质量保障工程”;
●开展中医药防治青少年近视眼、肥胖等特色服务,鼓励中医院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促进中医药健康消费;
●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开展合作,推动“鍉(chí)圆针系统痧疗”等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推广和国家中医药“智慧之光”宝安巡展;
●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等。
宝安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6、抓社康服务增面扩量 推动“进”的成色更饱满
●提升社康服务能力。着力打造社区慢病、康复、中医药、儿童健康、老年人健康等一体化管理中心,推动医院专家进社区,在社康设立专科工作室,强化社康服务保障;
●全力推进新改扩建社康机构25家,2024年,全区社康机构将达到219家,新增全科医生150人以上;
●优化社康人才结构,打造“领创-领智-领技”立体化全科人才体系;
●深化深港合作内涵,加大跨境医疗联合体建设力度,7家社康举办医院全部开通国际商保直付业务,新增5家社康建成国际全科门诊,1家社康通过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认证,新增17家社康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认证;
●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内涵,推广个性化家庭医生服务包,推动区属医院将至少1/3门诊号源和1/4住院床位优先提供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或社康机构,经基层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优先就诊。
宝安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康中心,提升基层诊疗服务。
7、抓公共卫生体系构建 推动“进”的步伐更稳健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架构,强化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完成各街道公共卫生服务分中心标准化建设;
●明确医疗机构疾病防控主体责任,标准化建设医院公共卫生科室;
●探索扩大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范围,强化疾控专业能力建设;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建设区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和公共卫生检验检测综合平台;
●做强国家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宝安基地,稳步推进健康宝安行动;新增五大癌症(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免费筛查4万人次,创建100间健康促进场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8%;
●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探索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纳入街道安全员巡查内容,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攻坚行动,免费为1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治帮扶;
●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效能,提高“透明执业”工程、AI智能监管系统等线上监管覆盖范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新一轮随机复审。
8、抓“一老一小”健康保障 推动“进”的温度更舒适
●实施老年健康支撑行动,推动全区所有公立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成立宝安区老年医学质控中心;
宝安实施老年健康支撑行动。
●探索建立“中医+居家+智慧”医养融合发展宝安模式,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医养结合服务率达35%,失能(失智)筛查率达70%;
●实施优生优育支持行动,开展母婴安全专项行动,力保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
●加强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大力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现全区公立医院办托率100%,社区托育服务点覆盖率30%,全区新增托位5000个以上。
●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全方位帮扶保障,实施社会救援保障行动。继续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品牌,建成151个社会应急响应示范点,组织10万人次应急救护培训。
宝安持续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品牌。
9、抓安全发展 推动“进”的基础更牢固
●保障医院经济安全运行,强化设备采购全链条监管,打造群众诉求服务2.0版本。
10、抓党建引领 推动“进”的方向更坚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基层党支部高质量建设年”,打造高品质卫生健康特色党校,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开创卫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肖莉莉 郑虹/文 通讯员 曾泽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