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一大早,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两名来自3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兵团四师可克达拉市的干部提着蛋糕、手捧鲜花,来到师市原工建团基层连队离休干部郭书信家,向他转达师市领导的问候和敬意。
之前,郭书信在向党组织交纳5万元大额党费时说了一句话:“工作贡献不大,感到很惭愧”。实际上郭书信一直在基层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兵团工程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师市领导就此作出批示,对他不忘初心、铭记党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郭书信家中,师市两名干部为郭书信朗读了师市党委组织部为其制作的政治生日贺卡,为他送上政治生日蛋糕、鲜花和慰问品。
在言谈之间,郭书信再次语重心长地说:“过去我没有什么大的发明创造,只是起到‘老黄牛拉车’的作用,对国家贡献不大。”
在深入了解郭书信的人生经历后,一名不求名利、苦干实干的基层共产党员形象展现在记者眼前。郭书信是甘肃人,1930年出生,作为人民解放军,他参与了新疆人民解放事业。1953年2月郭书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郭书信所在部队集体转业,他成为一名兵团人。3天之后,郭书信通过党组织考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听刚刚进疆的解放军战士喊‘为人民服务’,觉得很新鲜,一晚上没睡着觉,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郭书信说。
入党后,郭书信在位于石河子的兵团工二师水工团作钢筋工,参与建设北疆地区的柳沟、车排子、安集海等5个水库。这是兵团第一批水库,为地处风头水尾的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提供了水利保障。
20世纪60年代中叶,郭书信主动放弃留在石河子的机会,申请前往条件更艰苦的边疆,来到四师原工建团基层连队任职,参与了伊犁河种羊场大桥、巩乃斯林场国防公路、寨口水库等工程建设,为当地各族群众出行和国防建设作出贡献。
“那个年代没有周末,我们一心都扑在干活上,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根本不知道累。每次到收工的时候,身上的汗滴滴答答地往下流。”郭书信回忆说。
1984年10月,郭书信离休了。随着身体条件每况愈下,郭书信把阅读新闻作为离休生活的重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郭书信在新闻里看到,兵团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国家各项建设突飞猛进,内心倍感激动,却也开始感到“惭愧”。
“今年是兵团成立70周年,我也已经光荣在党70年。现在国家形势这么好,回想过去的路,感到自己的贡献太小了。我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真想再年轻一次,回到祖国边疆,回到工作岗位‘为人民服务’。”郭书信说。(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俊钦 武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