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当记者来到一八六团北沙窝哨所时,护边员付永强在完成护边勤务后,便前往养殖圈舍,为牛添加草料。
过去,护边员肩负着保卫边境线的重要使命,但经济收入相对单一,2021年,一八六团实施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兴边富民行动项目,投入资金445.9万元,购买了35头西门塔尔等肉乳兼用型良种牛,免费给每位护边员提供5头牛,需要护边员在5年内返还5头生产母牛。同时还为其新建了9座养牛棚圈,每座占地面积约140平方米,并配有暖棚和凉棚,让护边员安心饲养,解决后顾之忧。
付永强就是受益者之一,在政策的鼓励下,他开始尝试发展养殖业,在边境线上他一边放牧、一边巡逻,守护着国家的边境安全。“以前,大家只知道守边生活比较艰苦,现在有了兴边富民政策,我们既能安心护边,又能通过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付永强笑着说,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他不仅提前返还了5头生产母牛,而且每年还能售卖3头以上牛犊,如今,他已经养殖了60多头牛。
付永强夫妇在圈舍里为牛添加草料。张智 摄
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项目,不仅有效改善了边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解决了留不住人、致富难等问题,使护边员能够安心工作、稳定增收,调动了他们维稳戍边的工作积极性。
一八六团职工刘景丽2004年从河南来到一八六团,刚开始时,她在建筑公司上班,夫妻二人一天的收入只有几十元钱。2019年成为护边员后享受兴边富民项目支持,开始发展养殖业,如今,刘景丽返还5头牛后,还有20多头牛,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刘景丽夫妇铲拾草料。张智 摄
在一八六团像付永强夫妇、刘景丽这样的护边员还有很多,他们在坚守护边职责的同时发展养殖业,不仅让他们的钱包鼓了起来,还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了护边员“安得下、守得住、可致富、能传承”的守边固防作用,进一步夯实了“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连连是堡垒”的维稳戍边基础。(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智)
记者手记
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犹如春风拂过边疆大地,实现了边疆稳、边防固、边关美、边民富,带来了显著而深远的变化,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让边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相信在持续的努力下,边境团场将更加稳定繁荣,边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成为祖国边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