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圣泉湖湿地奏响生态与发展的和谐乐章
7.5万
多彩昆玉


春风起,冰雪融,阳光映照在圣泉湖面,尚未消融的冰花透出闪闪亮光,芦苇丛随风摇曳。不远处,30多名工人正在圣泉湖沿岸开展芦苇收割、捆扎、清理、运输等收尾工作。

一直以来,二二五团圣泉湖湿地是团场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每到芦苇盛开季,湿地沿岸飞扬的芦花构成一条绚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大批野生鸟类、游客前来栖息、游玩。一到冬天,湿地芦苇进入枯萎期,枯萎的芦苇腐烂后会严重污染水体。因此,冬季对芦苇进行回收既能有效减轻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进行加工售卖、防沙治沙,是团场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

湿地芦苇荡处,还未收割完的芦苇随风轻松摆动,白鹭时而在水中休憩觅食,时而在浅水滩处优雅踱步。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严莉 摄

自然带来的馈赠,是风景,也是商机。“今年我承包了近600亩芦苇地,芦苇回收工作从年前就开始了,最忙的时候一天要雇上40多个人,现在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能挣上10万元左右。”正在现场监工的麦吐地·买买提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据统计,来到圣泉湖芦苇地务工的职工群众有上百人。

采收现场,工人们熟练地操控着机器,一株株高大挺拔的芦苇经整齐捆绑后堆放在一旁。据了解,二二五团今年共有芦苇地约2.1万亩,这些芦苇回收后不仅能编织手工艺品、做凉席,还能摇身一变,做成草方格扎在流动的沙丘上,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简直是植物界的“治沙劳模”。

工人正在对芦苇进行压车、捆绑 。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严莉 摄

采收现场工人正在进行芦苇装车。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麦丽柯扎提·艾合麦提 摄 

摆放整齐的芦苇垛。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麦丽柯扎提·艾合麦提 摄

近年来,二二五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强对湿地、农田的科学管理,积极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使得团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大批国家级保护动物前来“安家”,深刻诠释了“生态与发展”的和谐篇章。(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严莉 麦丽柯扎提·艾合麦提)

来源/多彩昆玉
编辑/杨秀洪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