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样板区 绘就协同发展新画卷
7.5万
师市融媒体中心

融合发展样板区

绘就协同发展新画卷

春日的师市大地,处处涌动着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在兵地共建的产业园区里,机器轰鸣声奏响协作发展乐章;在改造一新的老旧小区中,居民们笑谈生活变迁;在广袤的田野上,现代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师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引领,在兵地融合、城乡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全力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样板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4月3日,在师市政务服务中心“兵地通办”窗口,来自伊宁县的王女士仅用10分钟就办完了驾驶证期满换证业务,“以前要回伊宁县办理的业务现在在可克达拉市就能办,既省时又省力,特别方便。”这样的高效率得益于267项“兵地通办”事项的推行。而这仅仅是师市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师市先后与伊宁市、霍尔果斯市、昭苏县、伊宁县签订政务服务合作协议,推动实现人社、公安、医保、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单位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兵地通办”,并不断扩大事项通办范围,实现由“两头提交”“互不相通”向“一窗受理”“兵地联动”转变。2024年,师市“兵地通办”事项从2023年的107项增加到267项,全年累计受理、办结事项6.5万件次。

坚持兵地一盘棋,师市积极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兵地之间联系不断加深。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兵地双方深入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每年协议共建内容20余项,48所师市学校结对地方59所学校,常态化开展送教、互听评课等教研活动,14040名地方籍学生与兵团孩子同堂读书,共同成长。

医疗卫生互通互融。师市医疗机构累计诊治地方患者超55万人次,11家团场医院与邻近乡镇卫生院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 

交通网络互联互通。2024年取得兵地融合发展成果项目3个,分别是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二桥项目、第四师G218线-可克达拉市-67团-S313线(新)公路和第四师G30-64团-惠远大道公路项目,计划今年全部建成……一条条连接兵地重点城镇的公路项目,为兵地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十年来,师市从持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入手,书写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4月7日,在可克达拉市鑫时代购物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抢抓工期进行室内装修,目前购物中心招商工作已经完成65%,预计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将成为可克达拉市首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进一步优化城市商业布局,提升消费体验。  

建市以来,可克达拉市持续完善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打造出“九九财富—胡杨超市”“福安社区—邻里中心”“紫馨花苑—江南文苑”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9个充满生机的主题公园,如明珠散落在各住宅小区、商业街、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周边,职工群众幸福感油然而生。

同时,可克达拉市大力完善城市产教融合基础设施,促进教育、产业互促发展,加快推进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二期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办学规模。

4月7日清晨,阳光洒在六十一团这片土地,七连职工刘杰推开新修的院门,望着门前那片绿化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以前门口都是杂草,晚上出门黑漆漆的,连个路灯都没有。现在好了,路修平了,树栽上了,连空气都清新了。”

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变化让居民拍手叫好,这一刻,幸福具象化了。

近年来,师市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筹措各类资金近10亿元,推进城镇供热提标改造三年攻坚行动,集中解决了团场、城镇职工群众冬季供暖问题;实施连队巷道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43个连队巷道建设,职工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改善;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2020年以来,完成119个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改建农村公路、连队巷道890公里,安装路灯7709盏,71%的连队实现24小时供水,59%的连队建成完整的排污系统,水冲式公厕覆盖率达到86.5%、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6%,绿化覆盖率达到30%,连队环境从干净整洁迈向宜居宜业,团连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如今的师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兵地合作硕果累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师市将继续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在兵地融合、城乡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努力建设成为兵团乃至全疆的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新时代兵团履行职责使命作出更大贡献。(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季晓燕(实习)通讯员/ 陆迎迎 梅婷)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倩尧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