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示范区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4月7日,在师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绿色产业融合开发(EOD)模式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忙碌作业,力争5月1日实现通水目标。该项目总投资31.49亿元,由生态恢复治理和绿色产业开发两部分组成,分布在可克达拉市北山坡和伊犁河可克达拉市东段两个片区。
新疆可克达拉河滨生态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义学介绍,项目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实现生态治理的长效化和可持续性。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师市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从生态项目建设、环境治理、文旅产业发展及康养产业培育等方面,全面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成为师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十年间,可克达拉市累计建成绿化面积1.9万余亩,绿化覆盖率达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70平方米。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师市全力推进EOD项目建设,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3月18日,六十一团旱田山综合开发项目开工。该项目全域总体规划为东西两个区域,西侧是新能源开发区,东侧为农业综合开发区,总投资22.38亿元,涵盖引水上山水利工程、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多个领域。
项目遵循“以水为先,整体推动农林牧+游”“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的原则,将用2年时间开发建设旱田山4.1万亩土地。六十一团党委书记、政委肖富国表示,将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早日达效。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师市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师市高度重视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的保护,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比例保持在93.9%以上,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土壤污染风险可控,积极申报“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团镇、美丽连队建设。
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师市党委健全大气环境整治体系,推动落实《师市2024年大气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2024年,将69家涉气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实施精准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要求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超50吨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减排方案。师市加大工业污染源监管力度,实行“清单化+责任制”定期调度机制,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从“企业找上来”向“服务走下去”转变,按照“一改、二督、三罚”原则,建立“一企一档”“一企一方案”制度,开展排污许可专项整治行动,精准帮扶企业。
2024年,可克达拉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一升三降”,改善幅度位列兵团第一。师市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底蕴,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师市聚焦“旅游观光在伊犁、配套服务在四师”的发展思路,在强产业、树品牌、优服务上下功夫,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统筹推进高等级景区、等级民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文旅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78.1万人次,同比增长28.05%;旅游花费20.6亿元,同比增长26.65%。
师市文化旅游局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恬琛表示,师市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推进旅游兴疆战略,培育“旅游+”“+旅游”跨界融合新业态,举办文化旅游、体育赛事活动,打造“跟着活动、赛事去旅行”消费新场景,强化宣传营销,推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康养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师市发挥生态优势,利用医疗资源,积极培育特色康养产业,支持六十一团、六十六团、七十三团、七十八团医院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运行。同时,加快宏远普惠养老、城建公司天鹅湖生态康养综合体等医疗康养项目建设,打造集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康养胜地,推动康养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从戈壁荒滩到绿水青山,从传统农业到生态经济,师市的绿色蝶变印证了“两山”理论的实践伟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师市正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用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努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明辉 通讯员/ 高静 姚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