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用勤奋、专注、耐心、坚韧去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用学识、经验、爱心、真情去培养栋梁、优秀人才。
她,就是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科系教师、副教授牛俊丽,一位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建树丰硕的科学家,一位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的教育者。多年来,牛俊丽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以“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在教育的园地里播种希望,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教兴国”的深刻内涵。
十年砺剑 解码棉籽奥秘
从黑龙江黑土地上的初探学术,到新疆戈壁滩中的深耕不辍,牛俊丽用十余载光阴书写了一段执着追梦的科研篇章。
2009年,她带着对动物医学的赤忱踏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四年扎实的本科学习不仅赋予她农学学士的荣誉,更锤炼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面对动物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的复杂课题,她以实验室为家,以文献为友,在无数次解剖观察与数据记录中积淀出深厚的专业功底。
硕士阶段,她毅然奔赴新疆农业大学,投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浩瀚领域。在饲料资源开发的探索中,她顶着西北风沙深入牧场调研,在简陋的实验条件下优化营养调控方案,将论文写在广袤的草原与农户的期盼中。2015年硕士毕业时,她已从青涩学子蜕变为手握关键技术的研究者,却仍以“空杯心态”继续攀登——2016年,她扎根石河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向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这一行业难题发起挑战。
在鸡舍与实验室的往复奔波中,她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壁垒:为优化发酵棉粕工艺及产物营养成分分析,她连续数月凌晨三点仍在检测分析;为解析发酵棉粕调控肉鸡脂肪沉积的作用机理,她直接把宿舍搬进了鸡舍。寒暑更迭,她以“把冷板凳坐热”的毅力,最终在2020年交出了一份厚重的博士答卷——不仅建立了棉籽资源转化的标准化工艺体系,更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
双创育人 贯通产学经脉
牛俊丽以卓越的科研能力反哺教学实践,她指导本科生完成数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在动物营养学报和饲料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其指导学生团队在“正大杯”2024年全球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战大赛(健康养殖赛道)中荣获三等奖。
牛俊丽(右二)
面对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激烈竞争,她系统指导学生完成从全棉籽膨化技术研发到健康养殖商业转化的全流程训练,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具有产业价值的参赛方案。这一突破不仅彰显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更印证了“科研育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为畜牧行业输送了兼具创新思维与实战能力的青年人才。
校企协同 锻造产业引擎
2023年4月26日,新疆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成立,经过两年来的运行发展,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在站博士后1名,博士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科技项目2个。
牛俊丽就是该站的博士后,作为副教授的她在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科系担任教师,她还带领团队承担对新疆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棉籽酶解蛋白生物活性的检测与验证工作。
牛俊丽擅长研究饲料营养与功能开发,企业在完成棉籽酶解蛋白的制备后,将样本送至石河子大学,由牛俊丽团队接收,对棉籽酶解蛋白分子量的分布、蛋白质溶解度等基础数据进行检测,为企业提供关键基础数据,用于优化生产工艺或验证产品质量。
牛俊丽团队通过专业检测服务,为企业的棉籽酶解蛋白产品提供了科学支撑,体现了产学研合作在饲料技术开发中的价值。
“棉籽酶解蛋白生物活性的测定及牛羊饲喂效果评价是由牛俊丽团队完成的,她的到来为我们企业在棉花产业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新疆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主任吕少英说道。牛俊丽副教授通过技术研发、数据支持和产学研协同,为企业构建了棉籽酶解蛋白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能力,既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推动了新疆棉花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企业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占据技术引领地位。
近年来,牛俊丽主持完成“2022年石河子大学过程性考核示范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和软著10项,授权7项,参编著作2部;同时还担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粗饲料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等。
多年来,牛俊丽以善于研究的智慧破解行业痛点,以勇于拼搏的胆魄迎战科研险峰,以吃苦耐劳的品格扎根边疆大地。从实验室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到新疆棉花产业的宏图之中,牛俊丽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科研精神,既在于仰望星空的创新魄力,更在于脚踩泥土的持久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