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见到了新疆云梦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戎梦雅,长相清秀,语速快,逻辑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5年,戎梦雅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并顺利拿到了几家企业提供的工作邀请。但她却做了一个让父母难以置信的决定——放弃不菲的薪水和舒适的生活,回家创业、“种地当农民”。
回国创业,做什么?当什么样的农民?直到回国的飞机落地,戎梦雅也没有想好。
“我伴着棉田长大。90年代末,父母从河南辗转来到新疆,开荒务农20年。回国后,我了解到国家对棉花种植出台了补贴政策,我便把创业目标瞄向了自家的棉田。当然,我要当新农人。”戎梦雅说。
新农人“新”在哪?一次与父亲逛农机展时,戎梦雅找到了答案。
“大学期间就玩过无人机,当我头一次在展会上看到植保无人机时,便有了买一架回来试试的想法。”戎梦雅说,棉田打药人工成本高,拖拉机打药会压苗。无人机打药不仅效果好,效率也高,3天就能干完以往工人半个月的活儿,而且费用还低。
“地上有一朵棉花,职工群众都要捡起来。”抓住这一心理,戎梦雅说干就干。
2016年初,戎梦雅前往深圳进行无人机专业培训,5月学成归来,她向父亲描述了创业想法后,获得了10万元的启动资金。戎梦雅和哥哥戎晶喆购买了第一架无人机,开始无人机植保创业。
“棉田每年要做6次植保,可当时哈密区域市场并没有无人机专用农药,药剂怎么配比?飞行速度怎么设定?要飞离地面多高效果才最好?这些是当时最大的难题。于是父亲划出了棉田当作试验田。经过反复试验后,问题终于解决。”戎梦雅说。
解决了技术困难,新的问题又来了。当时,职工群众对无人机植保还不了解,听说可以用无人机打药,很多人都在观望。为解决这一问题,每逢团场有大集时,戎梦雅就提前找好点位,把植保无人机放在桌上,向职工群众现场演示无人机打药植保。
“当时我就给承诺,打药后没效果不收一分钱。”这一做法,让戎梦雅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打开了市场。
2016年5月,戎梦雅成为大疆农业哈密区域代理商,创业之路一片光明,她带着哥哥和4名新招的飞手,于当年7月成立了新疆龙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疆首家专注无人机植保的公司,戎梦雅团队仅仅用4个月时间,就接到了哈密区域共计7.2万亩棉田作业的订单。
尽管无人机植保效率高,可订单量增大让戎梦雅很快意识到单一植保服务的局限:“需求太大,设备和人力跟不上,必须延伸产业链。”2017年底,戎梦雅公司新增无人机销售和飞手培训业务,农闲时办培训班,农忙时组飞行队,最多时拥有10台植保机。
“当时订单接到手软,根本忙不过来,很多人也开始眼红。后期,我们在做植保服务的同时也销售无人机,我还承诺,在我这买无人机,附赠棉田植保订单。无人机属于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快,根本不愁卖。” 戎梦雅说。
2023年,随着无人机植保普及,市场竞争加剧,戎梦雅又把目光转向了无人机的另一个全新领域。当时,全国迎来旅游热,哈密区域作为新疆东大门,旅游景区游客量激增,低空拍摄前景光明,再加上国家发展绿色能源,哈密光伏电站建设、戈壁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对无人机需求量大,戎梦雅注意到了发展新趋势,果断调整策略。
“不能只盯着棉田,要让无人机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戎梦雅便向售卖行业无人机和消费型无人机转型。此外,新媒体短视频拍摄发展趋势迅猛,无线麦克风、手持稳定器需求量加大,连带着无人机销售,公司的销售额水涨船高,仅用了半年时间,销售额就超越了前一年全年销售额,2024年仅用4个月时间,公司销售额就突破了2023年全年总额,2025年一季度,月均销售额同比增长35%。
“我能幸运地走到今天,除了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赶上了好时机,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问及未来打算时,戎梦雅笑着说:“我将把目光转向无人机、穿越机竞速,成立无人机电子竞技俱乐部,让无人机电子竞技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海归到“无人机女王”,戎梦雅在这片承载着家乡记忆的土地上,以科技为技,让无人机穿越棉田,书写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动人诗篇。
(商凯旋 薛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