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师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7.5万
原创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自可克达拉建市以来,师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师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全链贯通:构建全学段教育体系


2024年秋季,可克达拉市第二小学、第二中学崭新亮相。这两所备受瞩目的新学校,不仅拥有一流的校园环境与先进设施,更承载着破解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难题、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望的重要使命,成为师市教育惠民的生动注脚。

“促进教育公平,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而是补短板、提品质,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成为优质教育的摇篮。”师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玉明的话语掷地有声。近几年,师市以大手笔绘就教育发展蓝图:10所义务段学校运动场焕新,20所幼儿园特色活动设备升级,27所学校的大门、食堂以及学生寝室等全面改造,升级面积近14万平方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近三年,师市累计投入17.6亿元,新建中心城区校(园)6所,实施改扩建项目200余个,新增学位1.1万个。如今,“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已从愿景变为现实,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持续缩小。

4月21日,在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教室里,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在整齐的课桌上。教师田永梅正站在讲台上,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们全神贯注,不时与老师互动交流,课堂气氛热烈。这所成立于2023年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填补了师市没有高等教育院校的空白,办学规划高职在校学生3年内规模达到2800余人。

截至目前,可克达拉市有幼儿园2所、义务教育段学校4所、高中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全链条优质教育体系。

在构建全链条教育体系进程中,师市立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目标,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理念,绘就从“人生第一站”到“成才立交桥”的育人蓝图。


统筹规划:打造强师兴教硬核力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教育强国建设引领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人才援疆,深化职业教育援疆,深化高校对口援疆,礼遇援疆教师,实现引才聚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4月18日,在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高二(15)班教室,来自江苏省镇江市的“银发教师”徐君生,正讲授物理解题思路。遇到难点问题,他亲切地走进学生中,为他们答疑解惑。这是镇江“组团式”教育援疆的一个缩影。援疆教师们跨越千山万水,奔赴四师可克达拉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这片教育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于2018年建成,是江苏省镇江市对口援疆迄今为止单体资金投入最大的“交钥匙”工程,以“校长+中层+学科骨干”的模式进行“组团式援疆”,先后有两位名校长带领五批共115人次援疆教师来校任职任教。2024年,学校高考一本上线率达57%,成为可克达拉市一张新的教育名片。“我们从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强化思政教育三个方面出发,充分发挥援疆教师传帮带作用,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副校长祁刚表示。

在这些援疆教师的引领与带动下,师市各学校师资力量实现了质的飞跃。2024年,七十团第一中学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殊荣,六十六团第二中学教师董玲获评“全国优秀教师”,还有15人次斩获兵团级以上荣誉称号。这些闪耀的成绩背后,凝聚着无数教师的心血与汗水。

十年来,师市全面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师管校聘”工作,深入推进名师工程,累计培养全国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4人,兵团级“三名工作室”(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10个,师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42个,自治区特级教师4人、新疆工匠2人、天山英才5人、兵团英才3人,师市级名师骨干456人。2022年以来招聘教师5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8人;引进“组团式”教育援疆人才31名;统筹各类资源,深入实施“绿洲英才”计划,招募引进“银发教师”21人、退休教育专家4人,充分发挥他们经验丰富、专业精湛的优势,为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注入新动能。


五育并举: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师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灯塔,照亮铸魂育人之路,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核心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

“同学们,这把锈迹斑斑的坎土曼,是我们老军垦爷爷1954年进疆时用的工具……”4月14日,在可克达拉规划展示馆,可克达拉市第一小学教师万雪梅正带领学生触摸历史文物,聆听岁月故事。这动人的一幕,正是该校上好“行走的思政课”的生动写照,让兵团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悄然扎根。

“一二三四,加油!”在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的操场上,激昂的口号声响彻云霄,学生们跳跳绳、打篮球、跑步,青春的活力扑面而来。七年级学生邓雨欣的家长感慨:“孩子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变得开朗自信,真正爱上了校园生活。”这正是师市推进“五育并举”的一个缩影。

可克达拉建市以来,师市教育局组织指导师市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落地见效,在“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润心、美育启智、劳育淬能”方面靶向发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配齐建强思政专任教师队伍方面,师市建立兵师级“思政、德育、班主任名师工作室”11个,健全教学科研、全员培训、表彰激励等制度,坚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推进大思政品牌建设。申报立项兵团级思政德育课题4个、师市级思政德育课题15个,思政课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此外,各学校充分激活第二课堂的育人能量,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元载体,在学生心中种下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种子,并结合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我和我的祖国”“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蓬勃开展,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变身“实景课堂”,让思政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师市还全面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要求,完善作业管理办法,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到2项运动技能和有1到2项艺术特长,以艺体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蓬勃发展。

十年来,师市以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渴求为出发点,以公平理念为支撑的均衡发展诉求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新时代义务教育在基本均衡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更加均衡、更有质量迈进。

截至目前,师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55所,在校(园)学生3.82万人。教职工3835人,其中,专任教师2664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此外,师市还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集团化(联盟制)办学。目前,可克达拉市城区10所校(园)师生达到1.5万余人,较2023年增长50%;中心城区东西两侧分别形成幼、小、初、高一体化教育体系。2024年,师市《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获批兵团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教育改革“小切口”正在悄然推动师市教育工作“大发展”。

“教育是民生大计,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希望。”赵玉明表示,师市教育局将始终聚焦群众关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用教育的温度厚植幸福根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优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通讯员/ 葛蓓)

来源/原创
编辑/杨倩尧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