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馕喝茶忘不了解放军》的故事
7.5万
伊犁垦区报

在七十二团红军团博物馆二楼西厅,摆放着一座名为《吃馕喝茶忘不了解放军》的雕塑:一位维吾尔族老大爷和解放军战士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这座雕塑背后,是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红色记忆。

故事要从1927年秋收起义时说起。七十二团的前身是1927年秋收起义中在湘赣苏区诞生的自卫队。在井冈山的革命烽火中,这支队伍不断成长、发展和壮大,先后历经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解放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十三团。

1949年10月,十三团向新疆开进。1950年1月进驻库车,驻防南疆库车、新和、沙雅三县。1951年9月,十三团一营奉命北上伊犁剿匪。

1952年初,十三团进驻高尔基(现在的第四师七十三团),揭开了屯垦戍边的序幕。十三团官兵执行建党建政和开荒生产任务。当时,受匪患和自然灾害影响,当地农耕荒废,群众缺衣少粮。十三团官兵发扬“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用报废器材打造农用具,无偿赠送给当地老乡,带领群众投入到大开荒、大生产运动中。当年,部队在高尔基地区开荒800余亩,种植春小麦700余亩。

但也就在1952年的春末夏初,正值小麦灌浆关键时期,高尔基地区出现了5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为了能让驻地周边少数民族群众种的庄稼获得丰收,十三团官兵主动放弃了自己耕种的700余亩田地,义无反顾地截断水源,将宝贵而有限的灌溉用水全部引入到少数民族群众的农田里。当年,老乡种的小麦和玉米获得了丰收,而该团种植的农作物因缺水全部旱死,颗粒无收。

同年10月,丰收后的少数民族群众满怀感激之情,推举德高望重的吾买尔大爷,带着慰问品和精心制作的一面锦旗来到十三团驻地。吾买尔眼含热泪,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拉着时任十三团副团长刘可桑的手,激动地说:“十三团的官兵为了让水,宁可旱死自己的麦子,真是一颗粮食一颗心,吃馕喝茶忘不了解放军。”

2015年初,七十二团红军团博物馆就该故事内容,创作了1.74米的雕塑《吃馕喝茶忘不了解放军》。虽然这个故事只是屯垦戍边初期众多军民团结、互帮互助故事中的一个。但它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印证了十三团官兵作为人民子弟兵,牢记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惠 通讯员 李成亮 ) 


来源/伊犁垦区报
编辑/杨倩尧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