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大举措,以兵团医共体试点改革为契机,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为更好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守护好祖国250多公里边境线贡献师医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边境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按照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的发展要求,以“1+10+1”组建第十师北屯市医共体,形成师市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推进机制。修订完善章程,落实好总院党委、行政会议议事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强化绩效考核与院长年薪制考核挂钩,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3年在区域内排名前列,2020年受到国务院公立医院改革真抓实干奖励。
强化资源整合,优化边境地区医疗资源布局。按照县级医院规划设置及师市区域布局规划从市域、市郊、边境、屯南四个区域合理优化医疗机构布局。以“1+N”的组建模式,打造以第十师北屯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区域医疗服务核心,1所二甲专科医院、10所团场医院为枢纽,52个连队卫生室为基础的网格化建设。师域就诊率达到90%、基层就诊率分别达到67%,形成“小病不出团”“大病不出师”分级诊疗格局。
强化辐射带动,在边境地区初步完成“数字健康”区域管理。发挥运行枢纽作用,建立管理中心8个、共享中心6个,大力发展5G+医疗,投入100余万元打造智慧医院、全成本核算、运营管理信息等平台,49个连队卫生室开通远程会诊,完成师、团、连三级上下贯通。依托兵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改造HIS、EMR等核心业务系统,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HIS、LIS及公卫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完成心电、影像60000余例,远程超声会诊、动态技术指导200余例,运用信息化手段跨越东西430公里,南北330公里地域限制,缩短患者就医距离。
突出能力建设,为边境地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牵头医院技术提高以专科联盟方式,与疆内外三甲医院开展紧密合作,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与26家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成立名医工作室5个,中医博士工作站1个。为维护边境地区持续和谐稳定,在位于中哈边境的一八五团、一八六团分院投入1亿余元提升区域救治能力。明确分院发展定位,推动差异化发展,完成1家医院二级专科医院和1家医院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创建,推广中医药适宜性技术覆盖率100%,分院总体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0%,一二级手术同比增长15%。
强化医防融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边境地区。巩固完善“双下沉、双提升”工作机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下基层对口帮扶近2000次、诊疗患者8000余人、带教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举办知识讲座1000余场、累计开展新技术42项。选派12名专科医生加入分院组成5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05人,签约率达71%,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5%,实现上下转诊6400余人次。让团场、连队职工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实现从“有”向“优”的转变,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的一体化、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创新用人机制,加强边境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招人、用人运行机制。近年来与八家院校签订合作协议,设置岗位78个,引进紧缺医疗人才148人,完成编制备案制人员招聘400余人,搭建人才“蓄水池”。开展全员岗位竞聘500余人,职称聘用150余人,外派医护人员参加培训80余人。鼓励学历提升教育,自主培养博士1人,硕士2人。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完善薪酬分配制度,调整艰边津贴标准和基础绩效奖标准,人均绩效年均增长14%。实现编制备案制人员同工同酬,人均增资2000余元,调动医共体内干部职工积极性。(通讯员 赵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