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北塔山,山花烂漫,山风阵阵。
六师北塔山牧场牧羊成群。
32岁的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又一次拿出奶奶的照片,细细端详。望着眼前宽阔的柏油路、整齐的楼房,还有远处连绵起伏的草场,她的思绪飘得很远。
“如果奶奶能看到北塔山牧场的变化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很开心。”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说。
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是六师北塔山牧场农一连副连长。她更喜欢别人叫她“英雄母亲”扎木赞的孙女。
“英雄母亲”扎木赞解救汉族干部马尚志的壮举,曾让无数军垦儿女感动自豪。
那是1952年,第一任场长马尚志带领军垦战士赶着1000多只羊来到北塔山,创建八一牧场。当时,土匪在北塔山一带活动猖獗,经常袭扰牧场,破坏生产。
一次,马尚志在检查生产途中遭遇土匪追捕,跑到北沟哈萨克族牧工坎其泰、扎木赞夫妇的毡房中,眼看匪徒追近,情况十分危险,扎木赞急中生智,让马尚志披上羊皮,藏在围栏中的羊群里,巧妙躲过了匪徒的追捕。
还有一次,马尚志又被匪徒追捕,他又跑到扎木赞家,被女主人藏在马鞍堆里,又一次幸免于难。扎木赞冒着生命危险,解救汉族干部的英雄事迹被后人传为民族团结的佳话。
北塔山牧场,在哈萨克族语中叫“巴艾特克”,意思是牺牲自己的地方。“我们那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有山没有树、有沟没有水、有地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这四句话,是对牧场恶劣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北塔山牧场已经变了样。”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说。
2012年,六师举全师之力支援牧场发展。从此,拉开了牧场面貌大变化、牧民生活大改善的序幕。
北塔山牧场通了柏油路(资料片)。 肖文才 摄
“2013年10月,北塔山牧场架通了高压电线,结束了建场60多年没有长明灯的历史;出场公路、通连公路全部实现柏油化,开通了往来五家渠市的客运班车,结束了牧场到五家渠60年不通班车的历史;铺设了14公里输水管道,建设一座引泉池和高水位水池,实现职工群众人饮水全覆盖,结束了牧场职工群众喝涝坝水的历史……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的言语中透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自豪。
2013年,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从部队退役后,决心留在牧场工作。2017年,在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中,阿力马西汗·阿布拉依当选一连副连长。
许多人问她,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为什么还要回去。她总是坚定地说:“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要为牧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