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高昂正腾飞
——二师铁门关市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纪实
二师天润疆南集团公司员工在为团场职工拉运化肥(摄于10月10日)。 栗卫平 摄
二师永瑞集团公司二十九团轧花厂着力做好棉花收购服务,图为工人和职工在卸载棉花(摄于10月12日)。栗卫平 摄
二师博斯腾集团公司在铁门关市组织金秋旅游营销活动,图为下属酒店的美食展示吸引了游客(摄于10月21日)。栗卫平 摄
11月10日,记者在二师冠农绿原糖业有限公司甜菜收购点看到,许多职工前来交售刚刚收获的甜菜。
今年年初,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助力二师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冠农绿原糖业和冠农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分别与兵团及地方群众签订6万亩甜菜和7万亩番茄种植合同。为做好甜菜收购工作,冠农绿原糖业坚持做到“收购价格严守合同、收购检验公开公正、民主监督制度先行、管理服务严格标准”,严格按订单收购,不乱扣土杂,不压车压价。
今年以来,二师铁门关市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措施落细、落小、落实,按照盘活存量、引进增量的思路,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大力支持集团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品牌为引领,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团,对有效益、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涉及民生、服务团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按市场化方式整合。
目前,该师市国有企业已累计完成分类处置172家,完成率达60.14%,团办企业剥离完成率达100%。1月至9月,师市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8%,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63.9%。
丰富产品种类 满足职工需求
“你这个飞机最多能装多少药水?”
“1箱能装70多公斤药水。”
“洒1亩地农药多少钱?”
……
正和职工交流的是西安中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军,这次他们带来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旋式飞机,它比无人机装载的药水多,使用费用又比大型飞机便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今年,西安中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与二师天润疆南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刘军告诉记者:“与天润疆南集团的合作是基于这里有非常适合现代农业管理和航化作业的耕地。我们一直在做飞行技术方面的研究,天润疆南集团在药物和市场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相信双方合作后能够互利共赢。”
今年,是兵团取消“五统一”的第一年。市场放开了,很多职工面对品牌繁多的农资产品无从选择,在各类产品的配比中也把握不准使用药量。根据今年的情况,天润疆南集团推出了多种后期补救性农用肥料,确保职工能有个好收成。
为职工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天润疆南集团为信用良好的职工提供预支农资、免费送货上门等服务,让职工分享到国资国企改革的红利。
“今年因为资金不够,我无法购买磷粉和钾肥,天润疆南集团允许我欠账,等年底卖了棉花再付款。这些年一直在用天润的农资,也放心他们的品质。改革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企业想着我们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二十九团七连职工漆小刚说。
天润疆南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鹏说:“国资国企改革与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同步进行,公司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发挥了资源企业的优势。公司多次进行价格调整,使职工每亩地可降成本50元至60元。”
2018年上半年,天润疆南集团销售额突破亿元。
创新管理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
对于二师博斯腾集团有限公司来说,博斯腾宾馆是集团的主要产业。国资国企改革后,博斯腾宾馆改变了服务思路,对宾馆发展道路进行了探索。
按照国资国企改革“四个一批”的要求,博斯腾集团率先推动酒店服务业的改革改制工作,整合了二师酒店、餐饮、冷链物流等相关业务;通过“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运营模式,增强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
张策是今年年初通过招聘进入博斯腾集团的员工,29岁的他干劲十足。在改革中,博斯腾集团不仅大胆启用一批如张策一样有能力的新人,更为有经验、敢担当的老员工提供了晋升的机会。
“试用期间,我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试用期结束后就进入到管理层,现在是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张策说。
2017年,博斯腾集团通过改革成为二师首家国有独资酒店餐饮类企业。目前,该集团下辖5个子公司,共有员工338人,资产总额达2亿元,预计今年收入达7000万元,实现利润500万元。
“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集团化管控体系,改革后集团更需要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博斯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琳说,“现在集团是以国有体制加市场机制的模式运行,打造自己的品牌,根据品牌设立系统的、科学的服务体系,形成产业联动,从而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整合优势资源 提升竞争能力
9月20日,二师永瑞集团有限公司12个棉花加工厂、14条生产线同时开机,全面拉开新棉开秤收购的序幕。
在团办企业改革过程中,永瑞集团接手了所有团办轧花厂,推进落实“四清”工作,与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发行就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的融资评级授信、棉花贷款相关事宜进行对接洽谈合作,为改革后更好地为棉农服务做好资金保障。
为做好今年的收棉工作,永瑞集团二十九团轧花厂早早就开始检修机器设备。取消“五统一”前,轧花厂的收花工作每年10月才开始,棉花也是由团里直接收缴完毕再统一交付到厂里。今年,轧花厂摒弃老旧思想,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都来到田间地头,与职工做好对接工作。
“永瑞集团二十九团轧花厂原有职工240多人,改革后仅有20人。改革打破了以前固有的思维模式,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得到充分体现。全面走向市场是一次考验,我们将拼服务、拼质量,做到当天交售棉花当天结算,确保棉农利益不受损失,同时向地方的棉农开放收购平台。”永瑞集团二十九团轧花厂负责人张培德说。
永瑞集团为确保棉花收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在职工售棉前,将所售籽棉进行取样、编号,送入验质室,由各验质人员分别检验与棉花等级相关的项目指标,填写报告单并现场公示所售棉花的质量等级,售棉职工可在试轧室的行风监督窗口,实时查看棉花检验的全过程。
“改革以后,我还是愿意把棉花交售到团里轧花厂,而且当时能兑现,心里也踏实。”二十九团四连职工张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