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改出新气象 支部迸发新活力
——六师五家渠市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纪略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六师五家渠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做到了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加强阵地建设 以党建促改革
“以前地面坑坑洼洼,现在办公室干净整洁,连队的面貌焕然一新,连队‘两委’的工作方式也不一样了,非常好。”11月10日,新湖农场三十五连职工孙明霞来到连队党建办公室后感慨地说。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六师五家渠市在全力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连队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有项目、有资金、有活动,党员和职工参与党建活动积极性明显提高,基层党支部凝聚力不断增强。
“现在,党支部建起了专门的活动场所,支部还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党员都积极参加,大家现在十分满意。”孙明霞说。
新湖农场党委集聚人、财、物,以支部党建工作可视化为切入点,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坚持“功能完善、一室多用、一连一品”的原则,充分发挥连队自身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抓好党建阵地建设,拓展了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了连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在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同时,六师五家渠市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后备力量,制定下发了党建工作“十项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机制、“四议两公开”办法等,建强连队党支部。
选好领头雁 走上致富路
入冬以来,一〇二团四连职工张光碧除了盘点一年的收入情况,还为明年的增收做起了准备,他积极联系订单、商议流转土地,努力增收的激情丝毫不减。
“我们连队职工的收入都不错,平均每家年收入达到了七八万元,还有二三十名职工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张光碧感慨地说,改革以后取消了“五统一”,职工有了自己的土地,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增收致富的办法、路子多了,信心足了。
“今年我们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离不开党支部的帮助。”张光碧说。
走进该团四连,职工在分享丰收喜悦时,对连队党支部赞不绝口。在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中,连队党员选出了自己满意的党支部班子。新当选的连队党支部班子成员积极从思想上适应新的身份,在工作中更多地由行政管理变为为职工群众服务。
该连党支部书记康国军,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对做好群众工作、党建工作充满信心。“党员选我当党支部书记,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鞭策,在工作中,我们党支部成员要改变以前的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积极引导职工增强致富意识和能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职工增收致富。”康国军说。
支部有活力 职工有希望
“今年是改革后的第一年,也是我们职工的丰收年。今年我种了80亩小麦,单产在600公斤以上。”11月20日,奇台农场十二连职工张红全说。张红全是种植大户,但苦于土地较少,无法增加种植面积,这曾让他头疼不已。
以前,奇台农场每名职工有40亩身份地,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每名职工身份地增加到50亩,但由于地块大小不一,多数职工的地分不到一起。
“我的50亩地就在两个不同的地块,两块地相隔较远,种植管理很不方便。”张红全无奈地说。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连队不在少数,经过统计共有1810亩‘飞地’。”十二连党支部书记李卫国说。
针对这种情况,该连党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召开职工大会商议,决定将1810亩“飞地”进行集中统一拍卖,让有意愿扩大种植面积的职工公开竞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飞地”问题,还可以通过集中拍卖,方便职工集中种植,又能增加职工收入。
今年开春,张红全通过公开竞拍流转了10亩地,同时又竞拍到了450亩地,种植了葵花、玉米、甜瓜等作物。张红全说:“我觉得这种形式很好,不仅解决了我的难题,还让我扩大了种植面积。”
李卫国说:“改革后,党支部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想办法、出点子为职工做好服务。职工的事职工办,大事小事开会讨论,一次不行两次,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改革后,不管是分地量地、土地流转竞拍、评定贫困户、低保户,制定一些管理制度都是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形式,不但让我们心里清楚,而且让我们参与其中,公开了、透明了,我们心里也敞亮了。”张红全说。
连队党支部建章立制,“两委”委员带头干活儿、出点子、想办法。党支部有活力,职工有希望,垦区大地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