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党员干部在参观五师红星之旅陈列馆,听讲解员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朱兵兵 摄
6月10日,一师阿拉尔市非遗传承人刘琴制作塔河民间刺绣作品。 塔河民间刺绣是纯手工刺绣,作品一般采用传统平针绣和乱针绣,融合民间彝绣、苗绣等技艺,颇具地方特色。齐伟娜 摄
6月9日,七师一二四团举办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活动。图为演员表演扇子舞《祝福祖国》。李凌鹤 摄
6月9日,六师芳草湖农场居民吴培新在烧制土碱。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已传承有五、六代人,距今有2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7日,“土碱烧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三 摄
6月10日,一师五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右)为群众讲解非遗知识。 张军军 马高坤 摄
6月10日,六师新湖农场眉户戏爱好者在迎宾路社区为居民演唱眉户戏。吕大刚 摄
6月10日,九师一六四团职工、兵团非遗传承人——现代套彩烙画创始人杨新平在创作反映兵团文化的作品《新时代军垦红色记忆系列》。杨新平的现代套彩烙画技术是对传统烙画技艺的传承、探索、革新。目前,这种画法尚属国内首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军垦特色。 孙丽娜 摄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剪纸技艺、柯尔克孜族毡帽制作技艺……6月12日,兵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三师图木舒克市主会场开幕,在各师市分会场,一项项非遗技艺展示吸引了众多的观众驻足观赏。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2日是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今年“文化遗产日”前后,兵团举办了多场展示展演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群众的非遗保护传承能力、文物保护意识。兵团猛进秦剧团赴兵团党委党校、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开展秦腔艺术展演培训;三师图木舒克市引进东莞市各类非遗作品在师市展出;二师三十六团联合米兰中学、米兰医院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主题宣传活动,让中医药文化非遗项目“活起来”;七师一二四团通过展示根雕作品、手工艺品等,让更多的民间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只有让更多的人接触、体验和了解“非遗”,才能真正地将这些“历史文化基因”长久保留并传承下去。
据了解,今年“文化遗产日”前后,兵团开展的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超过150项。在社区、校园、文化馆、景区等场所,兵团广大职工群众都能领略非遗的魅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兵团各师市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策划举办了职工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验活动。二师铁门关市开展“红色记忆 诵读党史”活动,通过讲述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诵读红色家书,激励党员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五师双河市举办“红星之旅”陈列馆革命文物展,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去五师红星之旅陈列馆参观学习。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我们用图片的形式,带您了解兵团的部分文化遗产,期待您关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