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虎年将至 来新疆博物馆了解一下“虎”文物
 
兵团广播电视台

  虎是“百兽之王”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

  老虎的威武和勇猛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我国的“虎文化”也源远流长

  生活中,剪纸虎、刺绣虎、布老虎等艺术品随处可见

  而新疆各地博物馆里也藏有大量和虎相关的文物

  虎年将至,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新疆博物馆里的“虎”文物

虎纹圆金牌 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虎纹圆金牌

  年代:战国时期

  出土地点:乌鲁木齐市阿拉沟墓地

  文物介绍:文物于1977年乌鲁木齐市阿拉沟墓地30号墓出土,该墓葬出土金器多达200余件,多是带饰、衣饰,其中,有8块虎纹圆金牌,文物直径5.5厘米,重20克左右,图案中老虎前体作曲立状,昂首呈起跃式,栩栩如生,极富动感。学者推测,这座墓葬可能是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塞人留下的,墓葬中的年轻女子可能是一位部落酋长家的千金小姐。

对虎纹金箔带。 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对虎纹金箔带

  年代:战国时期

  出土地点:乌鲁木齐市阿拉沟墓地

  文物介绍:该文物和虎纹圆金牌出土于同一墓葬,共有4件,呈长条形,长26厘米,宽3.3厘米,重27.75克,它是镶嵌于皮革上的装饰物,文物中的两虎相对,虎视眈眈,造型独特,工艺精细,显示出较高的工艺水平。学者们认为这是当时的古代居民图腾崇拜的表现。动物纹是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征,古代塞人喜欢佩戴狮子、老虎、狼等动物纹饰的装饰品,学者们将这种装饰风格称之为“野兽风格”。

猛虎逐鹿错金铁泡。 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猛虎逐鹿错金铁泡

  年代:战国

  出土地点:哈巴河县东塔勒德墓地

  文物介绍:这件文物于2011年出土于哈巴河县东塔勒德墓地,文物直径3.8至4厘米,高1.2厘米,顶部孔径0.7至0.9厘米,文物中的猛虎纹样是中国北方地带游牧文化的主要动物风格艺术主题,在阿尔泰地区比较流行,在铁器上错金的技法在艾迪拜尔—三道海子文化中心也非常发达,因此,这件器物反映的是萨彦——阿尔泰地区的游牧文化。

镶嵌红玛瑙虎柄金杯。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镶嵌红玛瑙虎柄金杯

  年代:北朝时期

  出土地点:昭苏县波马古墓

  文物介绍:该文物高16厘米,宽8.8厘米,重725克,器身内外通体模压出菱格,每格镶嵌椭圆形红色玛瑙。虎形柄焊接在口沿下至中腹部,虎头宽而圆,两耳竖立,四肢雄健,腰身细长,虎尾下垂。鼓肚侈口的金杯,再配合一只猛虎作为杯柄,使整个器物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该文物推测为贵族使用的酒器。

虎噬羊铜饰。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虎噬羊铜饰

  年代:战国至汉代

  出土地点:吐鲁番市艾丁湖古墓

  文物介绍:该文物铸造精巧,技法精湛,文物上的老虎边走边拖咬着一只身体蜷缩的羊,透雕的方法刻画出老虎强壮的身躯和粗壮的四肢,连爪趾都刻画得纤毫毕现。

虎纹金戒指。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虎纹金戒指

  年代:汉代

  出土地点: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沟西1号墓地

  文物介绍:这枚戒指出土于交河沟西1号墓地,墓主可能为汉代车师的一位贵族,戒指直径2.4厘米,重3.26克,戒环扁细,戒面呈椭圆形,上面锤揲出浮雕式的虎头图案。虎头的形象既和西亚狮子近似,又具有东方艺术中老虎形象的特点,体现出草原粗犷的动物风格艺术和绿洲农耕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怪兽啄虎纹金牌饰。 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怪兽啄虎纹金牌饰

  年代:汉代

  出土地点: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沟北1号台地1号墓

  文物介绍:文物于1994年在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沟北墓葬出土,呈半浮雕形,左上侧为一只鹰嘴、龙身、鹰爪的怪兽,右下有一虎,怪鸟全身布满鳞甲,背有三个卷曲状的背鳍,正跃腾而起,爪抓在虎的面部,猛啄虎颈,虎站立,低首垂尾,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怪兽的凶悍和虎的颓丧形成鲜明的对比,颇有情趣。

龙虎纹铜镜。 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龙虎纹铜镜

  年代:汉晋时期

  出土地点:民丰县尼雅遗址

  文物介绍:它出自尼雅遗址1号墓地3号墓中的一件漆奁中,漆奁是当时女人使用的妆奁盒,铜镜被装在一个锦袋里,镜面银灰色,直径9.2厘米,镜子背面纹饰为一龙一虎,围绕着钮座嬉戏圆球的图案。龙、虎是古代中原居民十分喜欢的动物。特别是龙,集中了百兽之美,最终成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虎历来被视为勇敢威武的象征,将龙和虎的形象铸于铜镜之上,具有威严驱邪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反映出了龙这种图案至少在汉代已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域。

虎纹栉袋。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虎纹栉袋

  年代:汉晋时期

  出土地点:民丰县尼雅遗址

  文物介绍:这件文物也出土于尼雅遗址1号墓地3号墓中的漆奁里,长12厘米,宽10厘米,用蓝地平纹经锦和红色毛织物作面,绿绢镶缘,缝缀宽1.8厘米的白绢为系带。栉袋一侧装木梳,一侧装木箆。上织有回首翘尾的猛虎形象、骑马武士图案及变体茱萸纹。

木老虎。 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木老虎

  年代:北朝时期

  出土地点: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

  文物介绍:这件文物收藏于吐鲁番博物馆,高15.3厘米,长31.6厘米,从躯体和尾巴上画出的虎斑纹中看,它应是一只老虎。木老虎雕刻比较拙劣,头大而圆,尾巴高高翘起,与真正的老虎相比,形象差距较大。研究人员猜测,也许当时的雕刻者没见过真正的老虎,才会雕刻出这样的老虎。

木老虎。 图片阿迪力·阿布力孜提供

  名称:木老虎

  年代:北朝时期

  出土地点: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

  文物介绍:头像野猪,脚像虎爪,背上还有虎斑,这是像虎又像野猪的木雕怪兽,到底是什么动物?学者分析,它是一个在墓中起辟邪作用的器物,与镇墓兽的功能十分相似。民间将虎视为祥瑞动物,借用虎的威武勇猛能辟邪保安宁,因此,这件木雕怪兽刻画的应该是木老虎形象。

  各地文物显示

  虎图腾、虎崇拜在古代很普遍

  从崇虎、敬虎

  到刻虎、画虎、剪虎……

  虎文化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并被人们赋予威猛神武、百折不挠、驱邪纳福的内涵

  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尹潇婕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