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皮山农场中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探索出一条独具边疆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创新“三精”模式,重塑课堂教学新生态
皮山农场中学以“精准分层、精细互动、精简作业”的“三精”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学校对语文、数学等学科实施“基础+拓展+挑战”三级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分层设计阅读任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课堂采用“小步快走+思维进阶”双轨模式,帮助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课堂互动环节,学校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信息化工具辅助”模式,借助希沃白板等平台,通过“抢答积分”“错题闯关”等游戏化设计,让课堂变成趣味十足的学习乐园。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学生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在作业管理上,学校建立学科组“作业熔断机制”,每日通过作业公示栏明确标注预估完成时间,并推行“基础巩固(必做)+实践探究(选做)”的弹性作业体系。目前,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作业,切实减轻了学业负担。
聚焦教师成长,筑牢教学质量根基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关键力量。皮山农场中学启动“青蓝工程”,推行“1名骨干教师+1名青年教师”结对计划,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示范课观摩等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课堂管理等方面快速成长,逐步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边疆教师队伍。
家校协同发力,共绘教育同心圆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积极推动家校协同育人。通过情景剧演示、政策手册普及等形式开展家长会,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双减”政策,转变“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同时,学校推出“家庭教育资源包”,提供亲子共读指南、家庭科学小实验视频等实用资源,指导家长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此外,“走进田间地头的家校对话”特色活动,让教师在农忙时节家访时融入劳动教育指导,进一步拉近了家校距离,形成教育合力。
从课堂教学改革到教师队伍建设,从作业优化管理到家校协同育人,皮山农场中学在“双减”政策指引下,以扎实的实践探索出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如今,皮山农场中学的课堂焕发新生机,琅琅书声不仅是教育公平的生动写照,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为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汪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