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清凉爽口的凉皮成为大家青睐的风味小吃。在六运湖农场,这里的凉皮生产已实现机械化生产,智能化设备以及创新工艺的引入,推动这一传统小吃产业成为职工群众多元增收致富的渠道。
5月21日,在六运湖农场四连阿妈味道食品坊里,浓浓的面香味扑鼻而来,工人正在忙着加工凉皮、黄面等。从面粉搅拌、蒸制、冷却到切割,全程机械化生产,人工进行辅助操作,单日产量在5吨以上。
阿妈味道食品坊负责人马英介绍:“过去制作凉皮依赖手工,如今采用先进温控、定时技术,确保产品品质稳定达标,操作也更加便捷高效。”
为了使产品多样化,更加符合市场不同的需求,食品坊不断提升制作水平,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我们主要生产黄凉皮、牛筋面、米皮等大众化产品,同时也能根据特殊需求定制荞麦面、莜面等特色产品。凭借成熟的生产技术,各类产品均能精准满足客户要求。”马英说。
“小作坊、大产业”。食品坊建成投入以来,效益明显高于预期,生产的各类食品深受商家的喜欢,很多商家慕名前来订购。
“我们采用纯净水制作的凉皮保鲜好、口感佳,产品畅销阜康、米泉、乌鲁木齐等地。目前正计划扩招人员,进一步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马英说。
批量生产车间的投入运行,不仅让小作坊生产方式转向了流水线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同时也让传统食品在留住老味道的同时,焕发出新活力。
六运湖农场四连“两委”委员石战兵说:“连队通过多元化发展,带动职工群众积极创业就业、增收致富,让连队发展更有活力。”
六运湖农场的凉皮产业是农场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六运湖农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抓手,有效推进企业与连队资源精准对接,吸引企业及能人来连队创业,综合赋能职工群众近距离、新模式、多渠道就业增收,食品坊、辣椒烘干厂等企业纷纷落户农业连队,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通讯员:马 瑞 沙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