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电诈形式“迭代升级” 这些“招数”要警惕
 
兵团广播电视台

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加大,群众的防骗意识不断增强,曾经骗子“十骗九中”的现象如今也变成了“十骗九败”,因此骗子的诈骗手段也不断“升级更新”,变得更隐秘、更复杂。近日,我区公安机关频频拦截“升级”电诈手段,并再次提醒群众增强防骗意识。

  航班延误主动理赔?小心有诈!

9月5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天山区分局民警及时拦截了一起以“航班延误退款”为由的诈骗,阻止群众转账受骗。通讯员 谭琦摄

  “他告诉我航班延误了,但我自己却查询不到延误信息。他又说这是最新消息,一会就会发布,让我在一个APP里申请理赔。”9月5日,阿女士来到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天山区分局西河街派出所世纪百盛便民警务站求助,询问事情的真假。

  原来,阿女士购买了一张9月6日的机票,但在9月5日接到一通陌生来电,称阿女士即将乘坐的航班将会延误,可以为阿女士办理退款业务,但根据航空公司规定,需下载某手机APP。随后,阿女士在“客服”的指导下,在手机上下载了该APP。

  “这类诈骗中,不法分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乘客的行程信息,随后编造谎言发短信或打电话,以天气原因或机械故障为由,告知乘客航班取消或延误,一旦乘客信以为真,就会一步步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民警意识到这是一起典型的新型网络电信诈骗,并详细向阿女士解释了此类诈骗的套路,并阻止了阿女士后续的退款行为。

   警惕青少年成为“工具人”

  “下载一个App,借用一张电话卡,一小时就能赚100元。”近日,不法分子借用兼职等名义,诱骗青少年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不少未成年的孩子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不法分子的帮凶。

  8月29日,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库车站派出所接到一位16岁少年小王的报警,他向民警哭诉本想勤工俭学做兼职,谁知“新工作”不但没赚到一分钱,反而电话卡被冻结了。

  原来,小王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一条招工视频后,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了解情况。在聊天的过程中,“负责人”告诉小王只需借用一下电话号码,下载一个手机App,并根据提示输入验证码,然后由对方远程操控,一小时就能赚100元。

  这样轻松赚钱的事瞬间让小王“上头”,尽管该手机App是小王看不懂的全英文界面,但他仍同意将自己的电话租借给对方。直到9月1日,小王没等来任何报酬,发现自己的微信已被对方拉黑,电话也拨打不出去了。随后,他前往当地通信营业厅询问,才得知自己的电话卡已被冻结,需前往公安机关解冻。小王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派出所报案。民警经调查告知小王其行为已涉嫌电信诈骗“帮信罪”,小王欲哭无泪。

  骗子说受害人是诈骗犯

8月15日,呼图壁县公安局雀尔沟派出所民警成功劝阻辖区马女士转账后,马女士签署《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承诺书》。通讯员 左昌梅摄

  8月15日,居民马女士来到呼图壁县公安局雀尔沟派出所报警求助,称疑似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寻求帮助。民警了解得知,马女士接到自称是某地公安机关民警的电话,声称马女士涉嫌电信网络诈骗,名下的银行卡涉10400元赃款,已有人报案,要求马女士进行还款,并引导其下载指定视频会议软件和银行APP进行手机操控。

  对方的要求引起了马女士的警觉,随即想起了辖区民警的宣传,便立即挂断电话,向派出所民警求助。了解事情经过后,民警为马女士设置了来电预警功能。

  与你“裸聊”的可能不是美女

  9月8日,额敏县公安局额玛勒郭楞派出所民警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辖区群众王先生举止异常,面对民警的走访神色紧张,表述混乱,眼神躲闪。

  在民警不断追问下,王先生最终将遇到的“烦心事”道出。王先生表示自己前段时间通过某交友软件,与附近的一位“美女”相聊甚欢,情深之时便通过QQ将其添加为好友进行裸聊。

  民警了解得知,对方在视频聊天的过程中进行截图、录屏,并表示已获取王先生家人联系方式等信息,若不转账10000元,就群发“裸聊”照片。被威胁后的王先生不知所措,在是否转账中摇摆不定。

  民警当即表示这是典型的“裸聊”诈骗,骗子就是诈骗钱款,千万不能给对方转账。

  同时,为了教育引导王先生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民警给对方打语音电话,在亮明身份后,对方也卸下了伪装,略带口音的男子声音从话筒传出,并承认了自己是诈骗人员的身份。得知真相后,王先生承诺今后一定会保持警惕、拒绝诱惑,加强自身防范。

  影响征信?转移财产至“安全账户”?

9月5日,库尔勒市公安局民警成功劝阻辖区欧女士转账。通讯员 王雪峰摄

  “警察同志,你快帮我看看,我可没在银行贷过款呀!”9月5日,库尔勒市公安局民警接到辖区居民欧女士求助,称接到一通自称是某银行征信中心客服的电话,告知自己有贷款还未结清,将影响个人征信。欧女士听闻后表示自己并未办理贷款,随即挂断电话。3个多小时后,欧女士再次接到陌生来电,称贷款必须尽快结清,不然将会影响子女的就业就学,当欧女士听到可能会影响孩子,连忙询问对方贷款时间和金额等。

  民警了解到,对方以个人信息泄露被别人冒用贷款为由,称欧女士贷款85000元。

  对方以欧女士的某个平台有“异常利率”需要处理为由,引导其将银行卡里的钱转至“安全账户”时,欧女士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随即向民警求助。

  “这是非常典型的‘虚假征信类’诈骗,一般情况下,骗子会利用受害人担心留下征信污点的心理,引导其将自己账户的钱转至‘安全账户’,进而实施诈骗。”民警耐心地给欧女士讲解了对方的行骗套路。再次确认欧女士没有经济损失后,民警又给欧女士普及了其他常见类型的电信诈骗。

  民警温馨提示,虽然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但诈骗方式却换汤不换药。说到底,就是要你银行卡上的那串数字,所有的诈骗只有一个终极目标——钱,只要牢牢守好自己的“钱包”,就能将大部分电信诈骗“屏蔽”。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的信息,如有疑问,立即向公安机关咨询、求助。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尹潇婕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推荐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

Copyright 2007 www.btzx.com.cn all right reserned

技术支持:兵团广播电视台兵团在线网站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爱民路439号

版权所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

新 ICP备12002554号 - 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新备200800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651202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