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援疆支教团带队老师刘亮:“我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7.5万
策勒县融媒体中心


  从选拔到培训,从见习到顶岗,接过2022年援疆的接力棒,怀着一颗初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南疆山水间,他带领一群有志青年,跋涉千里,走遍各县,倾听边疆教育的心声,与策勒县通力合作,共同书写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是刘亮,高级政工师,现任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在校期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最美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曾获天津师范大学工会调研成果一等奖,多次荣获校园文化育人优秀项目。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2022年,当得知奔赴新疆和田地区实习支教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并参加了援疆教师培训。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践历练,是他心中的梦想,是他一直以来的期盼。梦想的种子一旦有了土壤滋养,一经萌发,就焕发了勃勃生机。

  教育引领 文化润疆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对于援疆支教工作,刘亮说:“我们肩负着援疆的使命,要秉承着‘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努力在援疆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

  作为牵头校的领队,除了带领天津师范大学64名师生,还需协调天津市第十一批支教团总计320名师生,赴新疆和田地区开展教育实习支教活动。通过与天津市赴新疆和田地区实习支教团的八所高校共同筹划为期2个月的教学技能大赛,带动策勒县71名支教大学生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比赛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地为新疆和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贡献新力量。”

  除了支教学校的日常工作外,在调研走访策勒县天津实验中学时,他了解了当地高中优秀师资相对欠缺,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低,优秀学生成绩提升困难等问题。刘亮对此高度重视,协调支教团与策勒县天津实验中学密切合作,选派相关专业优秀学生前往中学开展培优教学,进一步提升当地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援疆支教大学生专业优势,获得了教育局及该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多措并举 技能援疆

  以教学培训涵养爱国情怀,以文化润疆达到长期治疆。为此,他邀请了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进平教授跨越4000公里来到策勒县第二中学进行调研,并对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建设进行讲座报告,在支教团师生及策勒县当地师生中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送教下乡,是他为丰富乡村教育文化生活所做的最大支持。一次次跨越80公里从于田前往策勒,带领支教学生踏上一条条乡间小道,与天津和山西教育援疆团队师生和各小学师生欢聚一堂,合力带来了一场场彰显津疆、晋疆友谊的视听盛宴。

  为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提升综合素质。他根据支教同学来自21个学部院的专业特点,组织了“信息报道组”“视频剪辑组”“科普创新组”等12个兴趣工作组,进行工作培训与各项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在与策勒县沟通协调后,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聘请相关专业的同学开展科普小课堂系列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共同录制科普实验,丰富课余生活,拓展科学知识。

  不辞辛劳 关怀暖疆

  支教的艰苦也许源于语言的不通、交流的不便,也许源于生活、饮食的差异,也许源于天气的干燥、风沙的侵袭,但他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带领支教团成员用温情化解艰辛,用热情铸就信心,用情怀点亮希望,将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学生心里。

  从于田县到策勒县,80公里的路程,往返四个小时的车程,承载的是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几乎每周一次的走访调研、关怀慰问,给予远在策勒县支教的学生们温暖的关怀和鼓励,受到策勒县支教学生的喜爱和好评。他在一次次的走访调研中,切实了解各个学校的需求,竭尽所能为其提供帮助,并向学校反馈当地需求,以便更好地推进之后的援疆工作。

  在走访策勒县固拉合玛镇中心小学时,他积极组织支教团前往小学开展公开课,同时邀请西部计划志愿者畅谈支教体会,联合天津师范大学组织人才需求宣讲会,让师大学子进一步了解和田地区人才需求与发展状况,帮助引进人才,助力和田地区教育发展。

  刘亮说:“我一直向往新疆,希望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虽然并不能像真正的援疆教师一样,用更长的时间更深入地接触去走进了解爱上这片热土,但我会牢记学校嘱托,竭尽所能,用满腔热忱努力为和田地区教育事业奉献师大力量和智慧。”

  (策勒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如则麦麦提·哈则 通讯员 韩娜)

来源/策勒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景玉贤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