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大圆桌,10余个凳子,坐满了人,大家面带忧愁,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现场嘈杂。
“别急,咱慢慢说。”
……
十三师火箭农场司法所所长孙咏梅翻开厚厚的一沓资料,向记者说起两周前的一起讨薪案:刘某是个热心人,每至农闲时候,他都会带着周边连队的职工群众外出务工挣钱。
2023年8月底,哈密葡萄客商张某联系上刘某,就这样,他带着40余名职工前往工作点,起早贪黑地干。
10月底,装卸工作结束,所有人的工资合计28.6万元。期间,张某支付工资10万元。双方约定,余下的工资等葡萄销售出去后再结算。
孙咏梅正在向职工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谢增杰 摄
然而受到市场影响,葡萄没卖上好价钱。张某的尾款迟迟没有兑现,本人也一直联系不上。
刘某着急,跟着他干活的职工更着急。没办法,他们只能来到火箭农场司法所寻求帮助。
“别着急,我们想办法,你们的工资会拿到手的!”孙咏梅接到刘某一行人的诉求后当即说道。
孙咏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补充劳动关系,计算出每名职工的工作量、工资数额后,她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了张某,并对其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如果走司法程序,你不仅要额外承担诉讼费用,还要因拖欠工资承担法律责任……”
“好吧,我筹钱去。”听完利弊后,张某带着歉意说。
经调解、沟通后,张某与刘某等人达成一致:先兑现4万元,余下的工资分两次兑现,并现场在调解书上签字确认。
拿到工资后,大家伸出大拇指由衷地对孙咏梅说:“兵团干部,好样的!”
“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较真’能为大家争取到最大的利益,那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孙咏梅说。
2023年,火箭农场司法所成功调解案件300余件。“除了‘大案子’,更多是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的‘小案子’。”孙咏梅说。
曹某与王某是上下楼邻居。
曹某住楼下,年龄大,睡眠不好,听不得吵闹声;王某住楼上,年轻,夜班多,回来后开门、洗漱会发出些声响。
曹某气不过,买了震楼器,二人之间的矛盾一下升了级。“那天正好是冬至,接到社区电话的时候已经是19时。”孙咏梅说,她立即和尖尖墩派出所的民辅警一同前去了解情况。
“大家都是邻居,有事好好说,有问题正常提,安装震楼器可不对。”
“咱们再找找,家里哪里有声响。”
孙咏梅和大家一起反复寻找声源……
“换了棉拖鞋,凳子底下都贴了胶带,不知道哪里有声响。”王某无奈地说。
来回两趟后,孙咏梅终于找到了症结,原来是楼上床板不牢靠,手一碰,便会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随后,她将两家叫到一块讲理讲法,最后两家握手言和。
回到办公室,已经快22时了,简单收拾一番,孙咏梅才下班。
近年来,在火箭农场司法所的带动下,团场现有2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乡贤、能人成了调解矛盾纠纷的“说客”,学习教育和互动交流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态度和观念。
孙咏梅从事司法工作32年。“每次调解完,当事人握手言和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她笑着说。(谢增杰 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