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疆方略的要求,2023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邹锦秀响应国家号召,作为广东省第十批对口支援干部人才,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支援工作。
邹锦秀入疆后,受聘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在援疆工作期间,积极开展新技术,并通过“师带徒”形式,积极进行传、帮、带工作,以提升三师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诊疗技术水平,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近年来重症超声用于诊断、检测和指导侵入性操作显著增加,是ICU重要的不可或缺一种工具,为重症人增添了一双眼睛。基于重症床旁超声的重要作用,邹锦秀率先在三师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该新技术,填补该技术空白,为图市重症患者的救治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一名65岁维族男性,因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伴呼吸衰竭被紧急送进ICU,同时该患者还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恶病质,生命体征极不平稳,经科室医师积极处理后,患者休克仍未得到纠正,病情趋于恶化,外出检查风险极高,邹锦秀主任当机立断组织带领重症医学科团队通过紧急床旁超声技术,迅速发现患者心包有大量积液合并胸腔大量积液,考虑存在心包压塞合并梗阻性休克可能,如不紧急解除,随时有心跳骤停风险,立即进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术以及胸腔穿刺置换引流术,同时加强抗感染,升压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血压较前升高,循环较前稳定,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床旁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抽液带教
作为援疆医疗人才,她在积极开展新技术同时,也不忘初心,积极指导危重病人救治,得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肯定:
案例1:一名40岁的中年男性突发胸痛,在团场医院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倒地,当时行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经过10余次电除颤、70余分钟心脏按压、药物等持续积极抢救,恢复自主心跳,但未能恢复意识,复查心电图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遂紧急送至第三师总医院ICU。
邹锦秀得知后,立即接诊该患者,指导予以亚低温脑保护、调脂稳定斑块、呼吸机辅助通气、抗凝等积极抢救措施,患者ST抬高有所回落,意识转清,但仍需较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维持血压,考虑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邹锦秀立即联系心内科,经讨论后决定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改善患者的心源性休克,并急诊行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予以同期植入支架一枚,再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患者生命征平稳,症状改善出院,随访患者未遗留后遗症及不适,家属为表达感激,向邹锦秀送上锦旗。
案例2:援疆专家邹锦秀联合急诊外科,联合对一名乙状结肠穿孔导致腹腔感染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救治,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刚接到一例急诊,患者男性,67岁,进食后突发腹痛伴间断呕吐14小时余,患者腹肌紧张,腹痛难忍,呈休克血压78/57mmHg,针对患者已建立中心静脉,升压、扩容等对症处理……”第三师总医院急诊外科医生办公室灯火通明,一患者因脓毒性休克入急诊外科治疗,患者病情十分危急,稍有不慎便会出现生命危险。 急诊外科为患者进行“部分乙状结肠切除+结肠造口”手术治疗后,转至重症医学科交由邹锦秀带领团队进一步行支持治疗。由急诊外科及重症医学科医疗护理团队共同精心诊疗下,该患者平安顺利出院!
案例3:邹锦秀带领重症医学科团队顺利为高龄重度颅脑外伤、重症肺炎并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成功脱机,并行气管切开封堵术,现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患者家属特送上一面承载着深深谢意的锦旗,以表谢意。
一位82岁高龄男性,因车祸导致多发伤辗转于阿克苏及乌鲁木齐医院,住院期间给予气管切开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因基础疾病多,感染重,氧合指数低,病情加重,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命悬一线,预后极差,乌鲁木齐医院建议临终关怀,家属遂返回当地医院治疗,第三师总医院经重症医学科会诊后给予家属一线希望,经慎重商量,决定放手一搏,收入重症医学科治疗,在援疆专家邹锦秀评估病情后,凭借深厚医疗经验及过硬医疗技术,于住院第十二天成功脱机,并行气管切开处封堵,近日已康复出院,多次随访,肌力改善,能下地行走,恢复良好。
这一面面锦旗是对邹锦秀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她的鞭策,她深知援疆任务光荣而艰巨,在积极帮扶受援地科室以外,还受聘为学校健康副校长,积极参加巡回义诊、优质资源下沉及健康副校长进校园活动等,至今完成危重病人抢救178例,参与科级及院级授课14次,与所在科室2位本地医生结成师徒关系,并签订师带徒协议。参与义诊16次,服务群众1250余人次,至团场医院进行优质资源下沉2次,以健康副校长身份至校园进行健康知识宣讲、急救知识培训8次。
优质资源下沉活动之团场义诊
优质资源下沉活动之团场医院查房
急救技能培训
邹锦秀表示,她将携手队员们不负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的重托,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坚持“用心、尽心、爱心”帮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总医院的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