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玉龙社区居民张玉平便等在了师市人民医院中医诊室门口。
“听说贺医生医术高明,每天来看病求医的人都很多,来晚了排不上号。”说完,张玉平又往前挪了几步。
贺保卫在为患者做理疗服务。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秦欣宇 摄
2023年5月,北京昌平中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贺保卫双手接过医院的院旗,带着使命和责任,踏上了万里援疆之路。
“支援新疆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代表我们医院的风采,更代表北京的风采,我是带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来到咱们新疆的。”贺保卫说。
刚来到第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时,贺保卫每天接诊仅10余人。但很快,由于医术精湛,患者们口口相传,贺保卫很快便迎来了接诊的高峰期。从7月开始,每日接诊人数都在60人以上。
贺保卫为患者把脉。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秦欣宇 摄
“每天接诊的病人蛮多的,我也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多为咱们的患者解决病痛。”贺保卫说。
几个月的工作下来,贺保卫将自己的援疆工作总结为七个字:一“代”、两“带”、三“创造”。
一“代”是代表。“第十四师昆玉市医疗现状基础差、底子薄,我希望能够代表北京援疆医生来解决咱们当地的医疗健康需求。”贺保卫说。
贺保卫查房并询问患者恢复情况。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秦欣宇 摄
两“带”是带来和带动。贺保卫希望能够带来北京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带动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医疗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创造”:一是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给患者打造一个就医平台。贺保卫建立了患者微信交流群,及时反馈问题并传递健康的养生理念。二是创造基层医生良好的观摩学习练习机会,百闻不如一见,给基层医生们提供了大量的观摩学习实操机会。三是创造基层医生良好的提升环境,在临床实践中把自己所知道的医疗知识传授给现在的同事,致力于将团队、科室打造成为榜样科室。
补短板、育人才、引技术……通过一批又一批贺保卫这样的援疆医生接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逐渐成型。
“做好‘传帮带’工作,让我们的作用从输血变成造血,医疗援疆的工作才能持续稳定,昆玉市人民的医疗需求才能得到长期保障。”贺保卫说道。
据了解,贺保卫医生入疆以来,已接诊近一万名患者,守护了职工群众生命健康,助推师市医疗事业全面发展,彰显着新时代医者的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