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冯光才:忆峥嵘岁月 守如磐初心
7.5万
原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视频:《跨过鸭绿江》MV,(朗诵:高放、汪东;演唱:战士合唱队)


冯光才,1933年出生,1953年1月光荣参军入伍,同年3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补充团战士入朝进行作战任务。如今,91岁高龄的他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仍精神矍铄,口齿清晰,举手投足间处处透着军人气质。


“我三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在朝鲜战场上,我三次与死亡擦肩而过。”颤巍巍地伸出手指,老人动情地说。第一次,夜里战士们缺水喝,班长就派他到阵地侧方的弹坑处取水,他刚取到水就被敌人发现,一梭子曳光弹向他打来,他当即躲避逃回阵地,背上的水桶被子弹打出多个弹孔,水也早已流光。第二次,敌人被打败撤退,他作为排头兵冲到敌人指挥部准备搜索残兵,不料这时敌人突然开始了猛烈的炮击,他目睹班长的下颌被炸掉,副班长的右眼被炸瞎,身边的战士们相继倒下,身体纷纷向山下滚去,他自己下肢中弹,但依然强忍着疼痛跑到100米外的连部报告情况,怀着“轻伤不下火线”的想法,简单处理过伤口后,他又重返战场。


第三次,他等待其他班的一名战士收集好水壶准备一起去取水,刚走到距取水点仅50米的地方,敌人的轰炸机突然咆哮俯冲而来,航弹在二人面前爆炸,若他们早到半分钟,恐怕此时已经危在旦夕。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因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冯光才荣获个人三等功等荣誉。


“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从部队退伍后,冯光才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出的“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1961年11月,他告别故乡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一八四团六连,成为第一代军垦职工,开始了屯垦拓荒的艰辛岁月。1962年7月,冯光才调至吉木乃边防农场(今一八六团)。他曾激动自豪地说道:“一八六团3万多亩土地,每一分都有我和战友的脚印。”那时没有拖拉机等农用器械,所有的农作物都是他们用汗水浇灌的。在一八六团,他曾先后担任过拖拉机驾驶员、修理工、机车组组长、保管员等,还参与了一八六团龙珠山地道等多项基础建设,因工作表现优秀,他多次被团场评为先进工作者。


退休不褪色,余热亦生辉



冯光才1988年1月光荣退休。退休后,他一直秉持着传承红色精神、助力社区发展的理念,多次受邀前往辖区各处为老、中、青三代讲述红色故事,每每讲到抗美援朝战争,他的眼泪都会忍不住掉下来,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有一次,龙疆街道林茵街社区党总支联合北屯中学10余名师生前往冯光才家中听他讲述那段战斗故事,在场的学生听完后问道:“爷爷,当时我们的国家那么弱小,面对那么强大的敌人最后是怎么胜利的呢?”他目光坚毅地回答道:“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战士们的顽强意志和群众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现在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你们可能不需要再像我们那样拿起钢枪战斗了,但你们要始终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通讯员:孙柯)



来源/原创
编辑/杨秀洪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