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包含页_
守护边境安宁 共创美好家园
7.5万
原创


“面对蜿蜒的界河,背靠伟大的祖国,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一首唱响祖国西北边境的嘹亮民谣,真实再现了中哈边境一线几代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扎根边境、忠诚敬业的豪迈情怀。

一八六团六连护边员陈尔田和妻子李秀凤每天的护边工作和生活,就是这首民谣的真实写照。

陈尔田夫妇在平常的日子里总是交流互动,培养了良好的感情。


位于萨吾尔山北麓的一八六团有一条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国际性河流——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在这条中哈界河边上,演绎着一个个兵团人为永恒守护祖国的西大门信念坚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感人故事。

陈尔田和妻子李秀凤守边的故事就是一个维稳戍边典型家庭之一,他们用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诠释了守边、巡边、护边的意义。

1999年春季的一天,陈尔田一家从山东农村来到新疆兵团十师一八六团六连。2000年,由于夫妻俩工作出色、表现良好,他们有了团场职工的身份,在一八六团一干就是25年。

刚开始,从祖国黄海之滨到西北之北,陈尔田怎么都不适应,气候不适应、饮食不适应,环境也不适应。一切都要从头学起,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其次还要了解和学习兵团人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团、连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帮助下,陈尔田夫妇逐渐适应了干燥的气候环境,他们的思想认识也不断增强,懂得了在边境工作、生活的意义——那就是要守护边境、保卫祖国。

为更好地履行兵团职工种地就是守边、站岗就是护边的职责使命,陈尔田和妻子李秀凤从2010年起,就主动报名参加民兵训练,投入到护边巡逻队伍中。在冬季大雪封路时,陈尔田总是深一脚浅一脚带头探路,确保道路畅通安全,才让同事们依次跟进通过。

巡逻中,无论是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三九天,还是在蚊虫肆虐、高温酷暑的三伏天,陈尔田都是带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争当排头兵,而自己的妻子李秀凤总是殿后。

有一次巡逻时,陈尔田远远地看到一只狼正凶狠地盯着他们,他赶紧制止大家停下脚步,用木棒使劲敲打能发出响声的东西,一直到把狼吓走了,他才紧握铁锨带领大家继续前行。

在平常的工作中,陈尔田积极协助六连党支部班子,主动承担起了护边巡边的管理任务,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让领导放心。

2020年,一八六团鼓励连队职工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为多元增收拓展新路子。陈尔田夫妇在团场和连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购买了8头牛,在养殖致富路上开启了新的探索。他们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勤奋苦学养殖技术。

陈尔田夫妇不断扩大养牛规模,取得创新创业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尔田夫妇的辛勤努力下,他家的养殖规模连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8头牛发展到如今的20余头牛,成为连队养殖的示范户。陈尔田信心满满地说,他们计划到今年年底把牛的规模扩大到30头。

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陈尔田始终牢记兵团维稳戍边的职责和使命,和妻子在地里干活时,总不忘向边境线方向瞭望,查看有无异常。有时下班了,他吃完晚饭,还会骑着摩托车在护边的路上转一圈,这已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他常对妻子说,驻守在一八六团中哈边境线上,不仅要守护好祖国的西大门,让党放心,还要搞好生产,让小家庭富裕起来,让自己满意。

在陈尔田夫妇辛勤的抚育和教导下,他们的两个宝贝儿子先后光荣入伍,到军营中磨炼意志和锤炼本领。其中小儿子复员后,毅然选择回到一八六团,接续父母的事业,扎根团场、成家立业。如今,小儿子已担任一八六团三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职务,二儿媳妇为陈尔田夫妇生下两个孙子。

祖孙三代在边境线上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他们并肩奋斗,共同守卫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这也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和荣耀。

几十年如一日,陈尔田夫妇总是像往常一样和护边员们一起巡边、值勤。不巡逻时,他俩把护边站打扫得干净整洁,给辛苦执勤的护边员们做美味的饭菜。

闲暇时,李秀凤还经常到连队行动不便、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家里陪伴聊天,有时主动承担起买菜做饭、看病买药的家务活,让老人家把她当作亲闺女一样地使唤。

他乡明月即故乡。自从来到一八六团边境一线工作后,陈尔田夫妇落地生根,无论是从事养殖业或承包农田,还是守边巡逻,他们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坚守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初心。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陈尔田家庭荣获2023年度兵团“最美家庭”称号。(全媒体记者 王菊芳 通讯员 郝胜忠)

来源/原创
编辑/杨秀洪
分享到:
评论
条评论
发布
底层页正文左侧包含页_
查看更多新闻...
底层页正文右侧包含页_